约3530字。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王彦
设计背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鉴赏文本,来把握作者的感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活泼有序、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真情表达,分享合作探究的乐趣。
探究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和解读诗歌内容与情感
2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3积累一种方法(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4训练一个考点(语言运用之对联写作练习)
探究过程:
一、用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检查小组自主、合作预习情况,积累基础知识:
1注音:羁( )拙( )暖暖( )荫( )墟( )
(讨论明确:ji zhuo aiai yin xu)
齐读课下注释,了解和掌握注释内容。
2文言句式: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讨论明确:对偶句,定语后置句);
狗吐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讨论明确:对偶句,省略句)。
3本诗的体裁(形式)是_____;题材(内容)是_____。
(讨论明确:五言古体诗;诗人回归田园生活的乐趣。)
4本诗押韵。(讨论明确:an)
二导入新课:
我们看过“农夫山泉”的广告:农夫山泉有点甜。现在我把它稍微改动一下“农夫、菊花、有点酒”,我想用它来说明生活在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的生活理想与情趣。有人说他是一位荷锄自娱的耕者。有人说他是一位淡泊名利的隐士,有人说他是一位品酒吟诗的文人;现在我们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1600多年前,陶渊明为我们构想了一个景美、人美、生活美的“桃源社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归园田居》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幽美恬静的田园风俗画。
三作者简介:(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共同分享)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窘迫。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41岁时,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84天,适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要他柬带接见,他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辞职归隐。从此结束了身不由己的仕途生活,终老田园,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抒写田园生话的恬静和谐。他的诗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自然,诗味醇厚绵远,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此后,田园诗不断充实、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写的组诗,共有五首,表达了陶渊明的归隐心情以及对乡居生活的感受。
四、解读文题:(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解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