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br>
1、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据学生在练习时的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拾漏补遗。<br>
2、 针对问题:<br>
(1) 如何拓展思路,找到仿写材料。<br>
(2) 如何找准关联,做到前后照应。<br>
(3) 如何锤炼语言,增强语言文采。<br>
3、 进行相关训练,进一步巩固提高。<br>
教学设想:<br>
在仿句的第一轮复习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形式方面的仿写问题不大,主要问题是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为:打不开思路,找不到仿写的材料;仿写的内容脱离了语境,未能很好的顾及到语意的衔接照应。针对这些问题,特进行第二轮的复习。并拟从学生的练习中寻找一些较典型的例子,让学生自己评价、评分,从而发现问题,引起重视,再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及时的进行拾漏补遗。<br>
教学流程:<br>
温故―――查缺―――补漏―――训练<br>
教学过程:<br>
<br>
一、温故<br>
1、与学生一起回忆仿句的原则:形似意谐<br>
2、仿句的几个切入点:<br>
形式上:(1)句式 (2)结构 (3)修辞<br>
内容上:(4)话题 (5)照应 (6)色彩 (7)逻辑<br>
3、类型<br>
话题式 插入式<br>
二、在仿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br>
1、从学生的训练入手,与学生一起检查<br>
例1、<br>
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补写两个句子。(4分)<br>
进入中学后,我瞄上了"大部头"的中外名著,它们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使我得到了无穷的美的享受:我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 ; 时而在高大巍峨的巴黎圣母院前驻足; 。例2、<br>
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造一个与划线句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4分)<br>
人们常用各种比喻描写懒惰者和勤奋者的足迹,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信念;懒惰者零乱不堪的足迹,徘徊倒退,是写在人生路上的忏悔书,狼狈不堪。 <br>2、小结检查结果<br>
三、应对的策略,辅以示例<br>
1、巧用联想,拓展思路,找米下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