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有教案约6830个字,补充阅读约24330个字。
中考记叙文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
分析2008年全国各省市地区和近几年来北京市的语文中考试题记叙文阅读部分,它们具有以下共性的特点:选文多为贴近现实生活的精美文章,或写人记事,或状物抒情,或感悟人生,或探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能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给予学生思想的启示。梳理记叙类选文,结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2009年北京市高中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要求,不难发现记叙文阅读考点还是相对一致的。下面,我分三个部分对记叙文的考点进行归纳:
一、整体把握
《考试说明》关于阅读考查的要求中有这样的论述:
考试说明:(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整体把握,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的内容大意。它涉及对文章的内容、层次和脉络、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等知识的把握和应用。它既可指文本局部整体,亦可指文本全部整体。它常常从以下几方面出题:能否对具体段落的内容加以概括;能否对整篇材料中心加以归纳;能否对文中某些人、某些事的特点加以解说。
审视近年全国及北京的试卷,关于整体把握的试题出发点各不相同,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从结构层次出发整体把握
示例1:08年北京市中考卷《乡间的庙会》
本文写的是乡间庙会,简要说出全文围绕“庙会”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庙会”二字)(3分)
示例2:理清选文思路,补全情节。(2008辽宁中考《女教师的47个吻》)
→校长赠诗,深受感动→→回家过年,吻别学生
示例3: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说是由梅到梅。(横线上各填一个字(2008浙江宁波《叶子时期的梅》)
2.从情节、内容出发整体把握
(1)全文把握内容
示例1:请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008年江苏盐城《父子》)
示例2:(2008浙江衢州《给儿子一个骄傲的背影》)
文中的父亲做了哪几件曾经令我不解的事情?请简要概括。
【例】不听“我”解说操作方法就走掉了。
示例3:2008年湖北孝感《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夏天》
本文讲述了“我”在等录取通知的夏天陪父亲到乡下,受到教育和启发的故事,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②到收摘后的果林摘果子;
③。
(2)局部概括情节或内容
示例1:05年海淀中考卷《逃跑的火焰》
选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原野冬猎的故事。请你阅读⑶-⒂段,参考下面的提示填空。(每空4字)
情节的发展:→狐落马前→→放狐奔逃
示例2:2006年北京中考《西皮流水》
从全文看,作者成为一个能“常常吼上几嗓子”的戏迷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
(每处限5字以内)
示例3:海淀期末《院里的树们》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了“树们的这份默契,不仅局限于树们之间”这一内容,请阅读④—⑨段,用简洁的语言补全下面的内容。(2分)
(1);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