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04年中考文言文归类
叶颖04\10\16
阅读下面文言文,三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或王命急宣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哀转久绝 
 C.             D、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写出句子的意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
19.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0.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
17.C 18.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1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20.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平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现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平?为我谢曰: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郁郁适兹土   适:     
  (2)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易:    (3)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恶:     
4.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翻译:       
5.“夫以子之不遇时”中的“子”是指      ,“不遇时”是指“         ”。(用原文回答) 6.作者认为董生前途有望,根据是什么?(2分) 答:      
3.(1)往、到  (2)变化、改变  (3)怎么 4, 请代我向他们致意:“现在有圣明天子在上,可以出来做官了。” 5. 董生(或:董邵南) 连不得志于有司  6. (1)自古以来,燕赵之地有许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会遇到知音的。(2)董生具有杰出的才能。(3)当今有圣明的君主,董生总会有出仕的机会。
(一)阅读《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 是马也(  ).  (2) 食马者(   ) (3) 策之不以其道(  )  (4)一食或尽粟一石(  )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D.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