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520字。  《墙》教学实录及评点
  执教:彭太保 点评:齐学红
  时间:2007年2月22日
  地点: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
  学生: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4)班
  背景:溧水县教育局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联合举办了溧水县首届名教师高级研修班。本节课是学员彭太保所上的一节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课外自读课——李元胜的《墙》。
  【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外自读课文《墙》。(板题:墙)对于墙,大家并不陌生吧,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先不急着读课文,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如果让你来写这个作文题目,你打算怎样写呢?
  生:我觉得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奇特的墙,比如说国界线,州界线。它们把地球分成了一块块碎片,我觉得这些墙固然有好处,有了国界线,两个国家间的一些地域性质矛盾就可以化解。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我们常听到有人说我是某国某国人,与你不同,我认为这样容易产生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国家民族间的冲突,如巴以冲突等,所以我准备就“墙的阻隔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谈点个人看法。
  生:我准备写人与人之间的墙,比如上代和下代之间的代沟,朋友之间的隔膜等。
  生:几堵墙构成了一个家,能为我们遮风挡雨,有一种安全感、温馨感,所以我打算以此为主线写篇记叙文。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带着我们的设想再认真去读一读被誉为“重庆大学新时期第一位校园诗人”的李元胜的“墙”?
  (学生自由读文两遍,读完后——)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结果。
  生: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对五种墙抒发感慨:第一种记忆中最美好的墙——绿墙;第二种是古板的砖墙;第三种是古城墙;第四种是城市中的墙;还有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心墙。
  生:我觉得她讲的这五种墙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有形的墙,一种是无形的墙。也就是说作者从有形的墙写到无形的墙。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呢?
  生:文中的绿色刺篱笆、砖墙、古城墙、城市中的墙都是有形的墙,看不见的心墙是无形的墙。
  师:关于这样一个分类,请问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第七段。
  师:为什么?
  生:这是一个过渡段。
  师:过渡句(段)是非常重要的。找到第七段,请你朗读一下你所认为的过渡句(段)。
  生(读):“所以,形形色色的看得见的墙,只不过说明,在我们的心中,同样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看不见的墙。”
  师:很好,请坐。这样一个过渡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形形色色的看得见的墙,刚刚这位同学把它概括为有形的墙。“有形”这两个字在文中找不到,是她自己加以改造的。当文中能直接找到反映这个信息的关键词时,需要我们进行筛选;如果没有,就需要运用概括的方式了。在这里与“有形”相对的是——
  生(纷纷说)“无形”。(师板书:有形的墙无形的墙)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生:我认为作者借这些墙抒发了不同的情感、态度。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第二段中“这座充满诗意的墙对我有无穷的诱惑”,表明作者对绿墙的喜爱;作者用“古板的”形容砖墙,表现他的不满;第四段古城墙“虽然不可能像上述的绿墙那样浪漫,还是让我心向往之”。还有城市中的墙“如果一个城市的全部墙加在一起统计一下,它们占用的地皮,消耗的材料和花费的劳动,都肯定各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表现作者对城市中的墙的否定。另外,作者讲到了有的墙需要建立,有的墙需要拆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