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40字。更多系列资源见http://www.ht88./downinfo/294479.html
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7: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关口提示—【考纲知识精解读】
考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包括分析古诗中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鉴赏古诗形象就是要准确分析诗中景物和人物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情感。景物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客观物象,即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如李白《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行踪不定,让人联想到游子漂泊在外;“落日”徐徐而下,让人联想到对友人的依恋,这两个意象就是含不尽之意的眼前之景,充分体现了诗歌暗示性的特点。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思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图景。人物形象包括作者形象(即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及其在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登高》中杜甫的形象和白居易《卖炭翁》中卖炭老翁的形象。
高考鉴赏古诗形象试题主要有分析意象试题和分析意境试题两类。分析意象试题主要有两种设题方式:(1)要求分析意象特征,如2006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①小题“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要求分析意象的寓意或情感,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②小题“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分析意境试题主要有三种设题方式:a.要求分析意境之“境”,就是分析意境中景的因素,题干中常含有“画面”、“情景”、“图象”、“景象”等要求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的要求语,如2006年高考天津卷第16题①小题“‘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时还用“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的追加问方式要求概括意境特征,如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第8题;b.分析意境之“意”,就是要求分析意境中蕴含的情感或寓意,如2006年高考四川卷第12题②小题“‘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c.分别分析意境之“境”和“意”,就是既要分析意境中“景”的因素,又要分析意境中“情”的因素,题干中常同时含有“画面”和“感情”两个词语,或“景与情”等要求语。一般采用前问“景象”后问“寓意”的并列问形式,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2题①小题“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寓意”。
分析意境试题出现频率较高,在分析意象试题、分析意境试题、分析手法试题、分析炼字试题和分析情感试题五类高考古诗鉴赏试题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分析情感试题和分析手法试题。2004—2009年连续六年高考全国卷都有分析意境试题,因此复习训练时应重点培养考生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古诗形象的能力。而分析人物形象的试题尚未出现。2010年高考分析意象试题和分析意境试题依然会占一定比例,而且将会保持以分析意境试题为主的命题趋势。
关口金题——【高考金题速传真】
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2009年高考天津卷)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古诗意象试题,(1)题是要求分析意象特征的试题,(3)题是分析意象寓意的试题。由诗题中“咏竹”一词可知,这是以翠竹为中心意象的咏物诗,咏物诗特点是托物言志,这首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