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20字。
旬邑县原底中学有效教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主备人:朱富国
课题 父母的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本文在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
2.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3.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潜词造句的能力。
能力目标 1.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一波三折的结构特点,从而揣摩人物的心理。
2.仿写句子,进一步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心。
情感目标 学会理解父母,培养他们对父母、亲人、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 1.理解文章一波三折的结构特色,学会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父母的爱心并学会关爱他们。
2.做好语言的积累。
难点 理解作者浓浓的爱心下面笼罩着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色。
方法 讲授,引导合作、探究、研究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频
教学内容及流程 个案补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父母的心你明白吗?今天川端康成将我们展示这样一对父母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多为中短篇。其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名作有《雪国》、《水晶幻想》、《千鹤》、《山之音》、《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自学课文,完成如下要求:
1、默读、朗读结合,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2、快速默读课文,请概括叙述本文大意。
3、精读课文,回答:
本文一共写了几次换孩子过程,每次理由是什么?
分别在什么时间,财主夫人有什么态度变化?这对夫妇当时各是什么表情?
4、你认为他要孩子、换孩子理由充分吗?如果是你,会同意吗?
5、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给出去?既然给出去,那么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
四、自学过程:
1、自己读书,在书中找出答案。
2、小组交流,合作写出答案。
3、全班交流,明确答案,理解主题。
第二课时
一、探究、明确上节自学题。
①本文大意: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
②全文主要写三次调换 :
时间 人物 顺序 表情 理由 财主夫人态度
当天傍晚 夫妻二人 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贫穷 付钱
第二天早上 父亲 二子 无精打采 接班人次序 高高兴兴答应
第二天傍晚 妻子 女儿 不好意思 婆婆太大了 有些不高兴无可奈何
第三天上午 夫妻二人 全要回 痛苦 太小冷酷 悲伤、落泪(感动)
③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要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因此尽管理由不够充分,甚至前后矛盾,但他们还是想要回孩子,但每一次都找借口掩盖其事实意图,直到最后才不得不说出实话。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