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实施素质教育的再思考
 ——考评机制的重构
四川省苍溪县柏杨小学      周耀强
中国素质教育的提法最早可追溯到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时至今天,已近二十年时间,可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状况怎样呢?素质教育模式已全面真正的建立起来了吗?我们搞基础教育工作的同志都心知肚明,素质教育只见其名,不见其实。近几年,小学的情况好一点,但初中仍然处于“升学率”的重压之下,即使是在今年我县成为全省首批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县区的情况下,学校的一切工作,特别是初三毕业班的工作,仍纳入了升学的轨道,教师们研究的是学生如何能考高分的策略,于是“题海战术”、“疲劳战术”充斥校园;初三毕业班各科印发的权威资料,漫天飞舞;学生的所有空余时间都被视时间如生命的老师们瓜分殆尽,全社会已形成一股巨大的“片追”浪潮,几乎把每所学校和每个有子女就学的家庭都卷了进去,而且近两三年,随着高中教育的火爆,“片追”现象愈演愈烈,每年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招收新生之际,全社会更把这种“竞争”推向白热化。
是什么原因导致教育领域的这种极端现象呢?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跟不上吗?近二十年来,有关素质教育的各种现论著述层出不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不是没有学习、没有研究。教育思想观念固然能制约教育改革的推行,但在教育思想观念已具备的前提下,再来探究这一现象的原因时,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是“招生考试制度”这根多少年来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指挥棒的作用。目前,通行的招生考试制度“唯分数取人”、“一分定终身”,学校不抓分,教师不抓分,学生不抓分,就会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哪一所学校,哪一个教师,会以出局为代价来实施素质教育呢?可见,现行招生考试制度才是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真正瓶颈,不改革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只能是纸上谈兵;不搬掉这座改革路上的绊脚石,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就走不出死胡同,近二十年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改革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已成为素质教育能否真正实施的关键。
要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就得全方位的对我们目前的行为进行彻底的反思,对学生的考试要改,评价要改;对教师的考评也要改。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一套科学的师生考评机制,方能促进素质教育自下而上的真正的实施。下面笔者就两个方面对这一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