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820字。从江苏200-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出发,探究命题规律和角度,进行针对性训练,二轮复习教学案,共10课时。
阜宁县明达中学
2010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古诗鉴赏
主备人:崔巍嵩
教学目标
1、在一轮复习基础上,探究江苏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规律,加强古代诗歌的整体阅读和鉴赏,侧重思想内容。
2、继续就诗歌审题、答题规范做进一步指导与训练。
3、掌握几种常见题材诗歌的主要内容。
4、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解题分类指导
教学时数:10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要点:江苏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规律探秘及限时训练。
【经典回顾】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年高考)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5年高考)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①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①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8分) (2006年高考)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①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7年高考)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分)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8年高考)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参考答案】
2004年
(1) 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1分),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1分)。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每点1分)
2005年
⑴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3分)
⑵清冷、幽静(2分) 孤单、寂寞 (2分)
⑶ “为拂绿琴埃”(1分)
2006年
⑴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3分)
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2分)
⑶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