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30)
一(18分)
1、 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biě chǎng náo
干 轩 不折不 阔 绰
2、 默写(6分)
(1) 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
(2) 《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 , 。
(4) 贾聪奚落郑民:“你学好电脑有什么用,不过半个机器人。” 郑民反驳说:“ 。”(《陈涉世家》中的原话)
(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有时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写那样“ ”。
(6)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 , 。
3、 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 )
A 领导要学习材料,赶紧准备好。
B 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C 老师问清了原因,沉思了片刻,慢慢地踱到我身旁。
D 几天来,俄罗斯艺术家们在北京参观、访问、演出,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全部正确的是 (2分) ( )
A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带有浓厚童话意味的神魔小说。清代吴敬梓所写的《儒林外史》则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B 古埃及奴隶伊索善于讲寓言故事,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为《伊索寓言》。《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C 都德、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布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依次是《最后一课》、《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我的叔叔于勒》、《名人传》和《物种起源》。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前者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后者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现实。
5、 诗词赏析(4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中以“ ”写乌云密布,这样写增添了画面的美感。(1分)
(2)“路转溪桥忽见”的惊喜之情可以用陆游的一句诗表现 , 。(1分)
(3)任选一个角度欣赏词的上阕(2分)
二(57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6-10题。(13分)
时 光
冯骥才
①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②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③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④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