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04年语文试题分析
余 闻
全文约6万字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种类可谓丰富多彩,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四套试卷,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等11个省市还单独命制了11套试卷,一共是15套语文试卷。除北京和上海以外,其他13套试卷是在教育部颁布的《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导下命题。所以,从整体上看,这13套语文试卷在命题的总体框架是一致的,只是在题目的选材和个别题目的形式上有所区别。
200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四套试卷,这是考试中心首次在一次高考中出了四张试卷。与2003年相比,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根据《大纲》的要求增加了对标点符号使用和俗语内容的考查,加大了文言文翻译的分值。应该说,200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是相对稳定的,这四套试卷在体例上上完全一致的,难易程度大体相当。除了《大纲》规定的内容,试卷的变化还体现在第六大题的考查内容上,例如广告词、对联和语句中的衔接语等题都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命题思想。
除了《大纲》中提到的几处变化以外,这四套试卷在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等内容在选取材料的方式和命题形式上都与2003年相同,考生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题目的形式非常熟悉,但材料是新鲜的以前未见过的。因此,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就能取得好的成绩。
作文题和前几年一样,仍然是话题中文。四道作文题的话题分别是“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从这四个作文题目可以看到,2004年高考作文题的命制非常自然,话题既富有哲理性又贴近现实生活,有利于考生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这一切表明,话题作文的命题思路已经趋于成熟。它对我们作文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值得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同行们去细细地品味。
下面就对200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四套试卷作一简要分析。

第一大题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共四种)的第一大题均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今年试卷中这部分试题的题型和数量与2003年基本相同,只在一道题目的类型上略有调整,即减少了一道“判断结构性病句”或“判断语义性病句”的题目(各卷分别保留其中一题),同时增加了一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题目。因此该部分试题总的数量还是6道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这部分题目重点考察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辨识错误读音),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辨识错别字),正确理解词语意思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及辨析病句(包括结构性病句和语义性病句)的能力。下面对全国卷(以下分为甲卷、乙卷、丙卷、丁卷)中这一部分各个小题的命题意图和试题答案作一个简要的汇总分析。

第1题:语音
该题重点是考察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加点汉字的字音。本题的能力层级为A级。
2004年全国卷中考察普通话语音的题目一共有三种形式。其中一种形式(甲卷)是要求找出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这是考察异形同音字的读音;另一种形式(乙卷)是要求找出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这是考察形近异读字的读音;还有一种形式(丙卷和丁卷)是要求找出所给汉字的汉语拼音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这是考察容易读错字的读音。这三种考察方式都是往年考试中曾经采用过的,考生不会不适应。只不过根据以往考试的情况,由于前两种方式并不给出汉语拼音注音,而且每组中都包括了四个不同的汉字,要求考生根据所掌握的词语中汉字的读音来辨识其异同,估计难度可能略高些;而后一种方式给出了词语中汉字的汉语拼音注音,而且四组一共只有四个汉字,要求考生根据所掌握的词语中汉字的读音来辨识其正误,因此估计难度会稍低些。但无论是哪种考察方式,考察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也都符合《考试说明》关于“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要求。而且从整体上看今年语音题的难度也并不算高:一方面试题选择的需要辨识读音的汉字以及包含这个汉字的词语都是比较常用的,没有过于冷僻的词语和汉字;另一方面这些不同或相同的汉字读音都是在声母或韵母上有所不同,尽量避免了声调的干扰。
以下是各卷第1题的参考答案和试题分析:

甲卷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炽热  整饬  叱 风云  插翅难飞
B. 唆使  夙愿  肃然起敬  追根溯源
C. 小憩  迄今  同仇敌忾  休戚相关
D. 显赫  唱和  溘然长逝  欲壑难填

甲卷是考察对异形同音字的读音的识记。试题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项。

乙卷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唾弃  沉睡  千锤百炼  捶胸顿足
B. 憔悴  粉碎  猝不及防  出类拔萃
C. 啜泣  拾掇  缀玉连珠  苦学不辍
D. 悼念  泥淖  绰绰有余  掉以轻心

乙卷是考察对形近异读字的读音的识记。试题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D项。

丙卷1. 下面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着想  暂时  和稀泥  同仇敌忾
A. zhuó zhàn  hé   qì
B. zháo  zhàn  huò   qì
C. zháo  zàn  hé   kài
D. zhuó  zàn  huò   kài

丙卷是考察对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的识记。试题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读音(汉语拼音注音)正确的一组是D项。

丁卷1. 下面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执著   结束  妊娠  言简意赅
A. zhuó shù shēn ɡāi
B. zhù shù chén hái
C. zhù sù shēn hái
D. zhuó sù chén ɡāi

丁卷也是考察对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的识记。试题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读音(汉语拼音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项。

第2题:文字
该题重点考察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认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本题的能力层级为A级。
2004年对汉字字形的考查形式基本上跟2003年试卷相同,即要求考生在每组给出的四个词语(包括成语等熟语)中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而且有错别字的各组中也只有一个错别字;再加上今年有的试卷中出现的词语的个数和总字数都有所减少,因此该题整体上的难度应有所下降。不过考试后部分试卷的该题中有三个词语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争议:如试卷认定包含有错别字的词语“毛骨耸然”、“天随人愿”,有人发现在市面上某些成语类的词典中曾被收录;而试卷认定包含有错别字的词语“班配”,在一些版次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也作为“般配”的异形词予以收录。考虑到这种情况,后来实际阅卷中相关省区对选择这些选项(即认为该项没有错别字)的考生也是给分的。虽然从严格的词语规范和词义解释看,试题认定这些词语包含错别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既然有的词典收录了这些写法,命题者以后似乎还是应尽量避免选用这样的词语,毕竟高考试题主要是考察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不承担语言文字规范的任务。
以下是各卷第2题的参考答案和试题分析:

甲卷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 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 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 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项。“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几个词语都没有错别字。
乙卷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班配  藏污纳垢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 凌厉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懵懂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 怄气  徒有虚名  鬼斧神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项。“怄气”、“徒有虚名”、“鬼斧神工”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几个词语都没有错别字。

丙卷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蹂躏  深邃  急流勇退  各行其事
B. 联袂  赝品  翻云复雨  集思广益
C. 璀灿  蛰伏  明火执仗  出奇制胜
D. 盘桓  羸弱  如法炮制  别出心裁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项。“盘桓”、“羸弱”、“如法炮制”和“别出心裁”这几个词语中都没有错别字。

丁卷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寒喧  干涸  兴高采烈  哄堂大笑
B. 睿智  池塘  绵里藏针  世外桃园
C. 暴躁  楹联  怨天尤人  变本加厉
D. 矫情  证券  走头无路  川流不息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项。“暴躁”、“楹联”、“怨天尤人”和“变本加厉”这几个词语中都没有错别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