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90字。
《落日》教学设计
沙溪高级中学语文组 薛秋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极其特点。
2.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
3.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1.通过学习了《西地平线上》,我们感受了自然界的落日是何等的壮美,虽没有亲眼目睹,但随着作者的文字我们感受到了这世间上的大美;但是二战历史上的落日大家肯定都不曾见过,今天我们就随着朱启平来目睹这次意义非同寻常的落日。
2.作者简介:朱启平: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1940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被派往昆明,采访滇缅路通车新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当随军记者。获悉1945年9月2日,,朱启平马上乘美国军舰到达东京湾,目睹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他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是“状元之作”,后来还被收入了大学新闻教材。他后来在谈这篇通讯的写作时说:“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
二.文体介绍
1.通讯:是一种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主要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展开式的叙述。运用通讯文体报道事实时,应“量体裁衣”,按照内容、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
2.通讯的基本特征:真实性、生动性、评论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思考回答:《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向联合国投降。
2.学生思考:从课文时间线索来看,日本的签字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什么题目是“落日”呢?是否文不对题?有独特的含义吗?
[参考]“落日”运用双关手法:①作者在参加盟军的受降仪式后,就到横须贺港的另一条军舰上去写作这篇报道。写完时,正是落日时分,作者触景生情,就以“落日”为题,点出了写作背景和时间。②日本国名中有个“日”字,日本的国名含义为“日出之国”,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用“落日”表明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日本已经是一个被打败的癞皮狗,已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