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770字。

  2010年诗歌对比鉴赏联考题汇编
  2010年3月更新
  1.(浙江省2010届高三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①,无那②金闺万里愁。
  注:①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②无那:即无奈。
  古从军行(节选)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1)从题材看,这两首诗都属于        ;在意象的运用上,两首诗都采用了      意象。
  (2)请指出这两首诗共同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它们情感表达的异同。
  答案  (1)边塞诗    烽火(或“风沙”)
  (2)这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闺中妇女思念戍边丈夫、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感情,战争给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庭带来深深的痛苦,诗人对此表现了深刻的同情;李颀《古从军行》,诗人不仅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痛苦,也看到了战争给少数民族也同样造成了无尽的苦难,诗人对两者都表达了同情之感。
  2.(陕西省西安西工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              酬朱庆馀
  朱庆馀                 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            越女新妆出镜心,
  待晓堂前拜舅姑。            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            齐纨未足时人贵,
  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在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上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这两首诗“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试从两首诗的内容方面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  (1)都运用了“比”的手法(答其他手法都不给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
  主考官;张诗,以越女和采莲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作品。
  (2)《近试上张水部》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不安和期待的心情,《酬朱庆馀》表明张籍对朱庆馀才能
  的肯定,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
  3.(四川省棠湖中学2010届高三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啰唝曲
  刘采春
  其一                              其二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莫做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⑴这两首诗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⑵“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看似无理却又在情理之中,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⑴这两首诗均写出丈夫外出久而不归,家中妻子天天思念的情形,在感情的表达上,不直抒相思之苦,
  而从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动作的描写上显露其情深,笔法新颖别致。
  ⑵“不喜”“生憎”的对象从事理上看是毫无道理,但它又有必然的联系。因当初就是“秦淮水”和“江上
  船”把她的夫婿载走的,至今还没把他载回来,主人公怎能不怨恨这水和船呢?寥寥几笔,从其天真地埋
  怨水和船的心理变化刻画中,增强了感情的表达力量,这种埋怨之情正是强烈思念之情的外化,因而它又
  是在情理之中的。
  4.(2010年东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