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900字。
诗歌对比鉴赏训练
江宁高中 巫秀美
.高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望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
李白               徐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遍看瀑布控前川。  虚空落泉千初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轶《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滴仙:李白。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
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千古长如白练飞:(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二、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柳宗元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  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腾而出的强烈感情。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这两首诗句末有个相似的词“犹有”、“应有”,要求分析其妙处。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二者各有千秋,只要答出理由即可,如答“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或答“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