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A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哀悼(dào) 显赫(hè) 上溯(shù)
B.解剖(pāo) 熠熠(yì) 琐碎(sǒu)
C.佼佼(jiǎ0) 发掘(jué) 奥秘(mì)
D.诚挚(zhì) 深渊(yuān) 睿智(rì)
【解析】此题考查字的读音。A项“溯”应为“sù”;B项“剖”应为"pōu',,“琐”应为“suō”;D项“睿”应为“ruì”。
【答案】C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振惊。
B.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矛的。
C.他因而永不会从后人的记忆中泯灭。
D.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扰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急俗。
【解析】此题考查汉字的字形。A项,振一震;B项,矛一茅;D项,扰一忧,急一疾。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身可能是正确的。
B.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即便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恩泽。
C.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
D.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东西既便当,又可靠……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B项中,第二、三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即便”表假设,与“可是”不搭配,应将“即便”改为“虽然”。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诗作或犀角独怪,或肝胆照人,爱憎分明,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B.鲁迅先生的著作常常使读者如坐春风之感,潜移默化地启迪着后人。
C.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D.巴尔扎克才华卓著,作品美轮美奂,他的成就不是一下子可以说得尽的。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美轮美奂”形容商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用在这里形容作品不妥。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统计资料表明,西部现在42.2%的正副教授到21世纪都要退下来,使得短缺的西部人才雪上加霜。
B.我国政府一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应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C.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6.我国科学家发现人脑记忆“新大陆”,不仅是全球脑科学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一项重大发现,也是近年来脑科学的重大进展之一,更是我国科学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项中“人才”与“雪上加霜”搭配不当;C项中“技术”与“成熟”是相配的,但“技术问题”与“成熟”不合:D项中“新大陆”的“发现”是……发现……成果,这是对的,应将第一句“发现”移至“新大陆”之后作主语,前面加一个“的”字,同时在“人脑”前加“对”字。
【答案】B
6.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他在集资办厂的过程中_________了种种磨难,尝尽了苦辣酸甜。
(2)人们将从异彩纷呈的表演中_________到中华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3)美国众议院今天通过一项提案,明目张胆地干涉别国内政,________鼓吹占领别国领土的合法性。
A.经受 体味 公开
B.经历 体味 公然
C.经历 体验 公然
D.经受 体验 公开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从搭配角度看应为“经受考验”“经历磨难”;“体味”仔细体会,“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公开”公之于众,没有保留之意,“公然”是毫无顾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