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20字。

  《奇 妙 的 对 联》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谭森   
  课 题  梳理探究课:
  教 学 目 标: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学习欣赏对联,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收集和积累名联。
  教 学  重 点: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教学思路
  梳理对联常识→赏析各类对联→尝试对对联→接触高考对联试题
  主要教学方法:
  梳理与探究相结合,赏析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资源:
  1、教材:神奇的对联
  2、严昌选编《名胜楹联集锦》,岳麓书社2003年版
  3、《百家讲坛》“楹联的故事”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第 一 课 时
  一、 梳 理 对 联 常 识 
  【导入】
  由一则对联故事导入。
  1.教师补充对联的起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ú)”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ǎ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2、引导学生探究对联的第一个特点:
  ①、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3、引导学生探究对联的第二个特点:
  ②、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引导学生探究对联的第三个特点:
  ③、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5、引导学生探究对联的第四个特点:
  ④、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活动一】
  阅读教材“奇妙的对联”,探讨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对联?
  2、对联有哪些特点?
  3、对联书写和张贴有哪些求?
  4、对联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活动二】
  看下面三副对联,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活动三】再看下面一副对联,在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冬去山清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活动四】
  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活动五】
  请选择一副最恰当的寿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仄起平收
  福如东海水长流,
  寿比南山松不老。
  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
  通过对联故事的讲述,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