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让新课标下的研究性学习与语文课堂教学“联姻”
【内容摘要】
研究性学习方式目前在我国还是一种游离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方式而不能也不愿与课堂教学“联姻”,究其原因与教师本身的观念的滞后是密不可分的,而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动,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教师就必须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融合为一体。目前阶段,教师应做到:首先要能够了解学生,能够诊断出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障碍,做到有的放矢。要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及时化解,确保学生的思维顺畅。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其次要调整师生关系定位。语文课堂阅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的每一步行动,都必须以学生需求为准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应是“疏导”而决不是“指导”。再次,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将与实现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问题框架。使学生能了解到学习各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解决这些问题与实现学习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完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
新课标  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 结合 
一种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运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我国也引起了相对的重视,但是,这种学习方式目前在我国却仅限于作为一种实验型的学习方式,一种游离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的似乎是非常规教学的甚至是作秀式教学与学习方式,而不能也不愿与课堂教学“联姻”,究其原因,固然与长期形成的教育理念一时难以改变、高考制度业已形成的指挥棒作用积重难返、社会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不正常评价等诸多因素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牵扯,但是教师本身的观念的滞后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想使研究性学习真正得以开展,改变教师的思想与理念,使迫在眉睫的。
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动(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学习就是一种发现,学生应该成为自主且自动的学习主体,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完善。其实在古代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提法,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学家叶圣陶则强调:“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决不是被动接受者,作为教师,就必须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把自己融化到研究性学习的行列中,否则研究性学习就永远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即使再美也仅仅是一道遥远的风景而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