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6道题,约4580个字。
上海市松江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2.坐观垂钓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4.万籁此俱寂,。(《题破山寺后禅院》)
5.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6.醉能同其乐,,太守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列宋词,完成7—8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词中的“天下事”指的是。(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渴望重回沙场的心情。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将士的英勇。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作者已经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
D.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虚,虚实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
(三)阅读下文,完成9一11题(8分)
狼(节选)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9.课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屠户果断杀死了第一匹狼,是因为他早已明白那狼是以假寐来诱骗他。
B.屠户之所以能战胜狼,原因之一是他占据了有利的地形。
C.狼以打洞的方式想从背后攻击屠户,是因为高高的柴堆可以掩护它。
D。课文生动地表现了狼的奸诈狡猾,以此反衬山屠户的机智勇敢。
(四)阅读下文,完成12一15题(12分)
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①。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日:“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
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③。秦将白起攻之,赵括出锐卒自搏战。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①奢:赵国大将,赵括之父。②难:驳倒。③约束:指纪律号令等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使赵不将括使:(2)悉更约束更: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3分)
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14.赵括对待兵事的态度很狂妄轻率,其具体表现是
。(用文中语言回答)(2分)
1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
A.就兵事而言,赵括的理论知识要高于其父赵奢。
B.赵括“出锐卒”、亲自作战都没能抵住秦军,可见是他指挥有误。
c.赵奢料事如神,但他没有劝阻赵括是想以此给他个教训。
D.选文最后一句充分显示了赵括“纸上谈兵”的严重后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