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公开课教案和课件,教案约1870个字。
授课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年级 802班 执教者 惠东多祝中学落雁
一学生分析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本校802班的学生,本班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比较机械,语感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不佳。不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课堂上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细细品味语言,提高与文本的对话能力,感悟能力。
二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文章都是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文章都是科学文艺作品。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敬畏自然》一文,对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和抒情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本课教学则要通过对文章的分析,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萧瑟、和煦、干涸、”等词语,并能运用词语写一段话。
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3、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四教学策略 本课是自读课文,因此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手段,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地方。
课前先布置学生去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去看看听听找找我们身边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
师:同学们,在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叫罗布泊的地方,它现在的模样和以前的决然不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解释题中的多音字(播放幻灯片)
泊pō 名词湖罗布泊湖泊
bó 动词停靠停泊漂泊泊车
恬静淡泊名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