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00字。

  《登高》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李燕      地区:常德市 学校      (通信地址):桃源一中
  邮编:415700        电子邮件:hongbin 988@sina.
  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必修3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 登高  年级 高一 学期 下期
  教
  学
  目
  标 
  1.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语言。
  2.感受诗人忧国伤时的复杂人生情感。
  3.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
  教
  学
  重
  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杜甫诗歌的意境美、情蕴美、语言美。
  教
  学
  思
  路 明确目标——整体把握——赏析美点——比较阅读
  主要
  教学
  方法 1、媒体设计法
  2、读赏结合法
  3、思索探究法
  4、比较阅读法
  教
  学
  资
  源
  多媒体Powenpoint课件
  “登高”视频朗读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
  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一
  导
  入
  新
  课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同学们知道吗?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做些什么?或者说有些什么习俗?(学生回答:喝菊花酒、插茱萸、登高……),人们通过这些方式来祈求长寿,免灾避祸。在1200多年前的一天,也是重阳节,杜甫老人登临高处,他是否饮菊花酒,祈求长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歌《登高》,感受他此时的思想情怀。 
  【活动一】
  谈谈重阳节的习俗  
  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
  简
  介
  作
  者 
  1. 你心目中的杜甫是一个什么人?
  (学生自由谈论,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活动二】
  学生根据以前的积累谈谈对杜甫的了解。 
  1.登高是“杜甫”诗三首的最后一篇,学习前两首诗时介绍过杜甫的生平。因此,教师不必详讲。
  2.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识体会,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第
  一
  课
  时 三
  整
  体
  把
  握 
  1.播放《登高》视频朗读
  2.明确情感基调
  明确:哀愁、苦痛、悲愤
  3.请2~3名学生朗读品味,初步把握情感基调
  4.请学生评点,教师补充
  5.请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这首诗美吗?美在哪里?
  教师点拔,学生回答:意境美、情蕴美、语言美(多媒体展示)
  【活动三】
  1. 美美地听
  2.美美地读
  3.美美地说   
  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情感。
  四
  赏
  析
  美
  点 1.赏析意境美
  (1)诗文哪里写景?哪里抒情?
  学生回答,明确: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2)作者登临高处,看到了哪些(意象)?
  学生回答,明确: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3)这些景物(意象)是如何渗透“悲”情的呢?请同志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来说说。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拔。
  “风—急”:叫人感到寒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
  “猿—哀”:使人感到凄凉
  “渚—清”,“沙—白”:冷色调,烘托了凄凉的氛围
  学生分组探讨,然后推选代表发言。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教师适时点拔,只要言之成理就充分肯定。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想象的能力。
  初步感受景与情的交融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