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40字。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刘磊  地区:邵阳  学校: 绥宁一中   邮编:422600  电子邮件:LLLs905@126.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再别康桥  年级  高一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思路,体味诗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认真揣摩诗歌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
  3.感悟诗人用彩笔描绘出来的康桥秀丽风光,学习营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
  4.了解新诗的发展简史,了解徐志摩等现代诗人的简历和诗歌风格。
  教
  学
  重
  点  1.感悟徐志摩诗歌自然优雅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和散发出的强烈艺术感染力。
  2.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3.理解全诗“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征。
  教
  学
  思
  路  激趣导入——深情朗读,感受诗人的离情别绪;
  朗读赏析——领会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朗读探究——分析诗歌首尾回环的结构,领会“三美”特征,品味诗歌语言。
  主要
  教学
  方法  朗读赏析为主,讨论探究为辅。
  教
  学
  资
  源  有关诗人徐志摩、“新月派”及其“三美”诗歌创作主张的相关资料。
  剪辑“美丽剑桥”的录像片和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情的曲子。
  电影《人间四月天》的部分镜头。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以情景导入课题:
  …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播放《人间四月天》的部分镜头,将学生带入徐志摩的话题,让学生讲述对他的了解。                                                       谈谈自己对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了解  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2.加深对“新月诗派”的了解。
  二、
  整体感知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明确答案:
  1.根据背景资料,本诗所抒发的感情?
  明确:对康桥依依惜别的眷恋之情。
  2.诗人在离别时,写下了康桥的哪些风光?明确:可以概括出几幅画面---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清潭。  1.听录音,整体感知。
  2.放背景音乐,共同朗读。
  3.根据个人的理解,自由朗读。
  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对诗歌内容、情感的认识和理解。
  三、
  分析鉴赏
  1.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向西天云彩作别,为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既有难分难舍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伤感。
  2.结合注释默读诗歌,理清线索,概括每节诗的内容,梳理诗歌结构。
  明确:
  第一节: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别康桥时的情景;第二节: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      第三节:康河的水草;
  第四节:榆树下的清潭;
  第五节: 诗人流连忘返,泛舟放歌的情形;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
  第七节:呼应开头。  1.如何理解《再别康桥》的独特构思?
  2.诵读第2至第6节,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诗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3.试与第一节诗相比,谈谈对最后一节诗的理解。  1.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容。
  2.根据诗歌内容划分诗歌的结构层次,领会诗歌的构思特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