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40字。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谭文淼      地区:益阳市  学校(通信地址):安化二中   
  邮编413500            电子邮件:wmt1961@126.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沁园春•长沙 年级  高一  学期  上期  第1学段
  教 学
  目 标  1.体会毛泽东诗词情景交融的崇高美。
  2.把握诗词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 学
  重 点  1.朗读鉴赏诗歌。
  2.展开联想和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 学
  思 路  诵读→领会→品评→鉴赏。
  主要
  教学
  方法  联想想像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
  资源  毛泽东诗词手迹《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朗读视频、《沁园春•长沙》朗读视频、CAI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沁园春•雪》朗读视频。
  2.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投影)
  3.希望大家今后能多读一点诗,培养自己“纯正的文学趣味”。特别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珠宝,很耐咀嚼。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咏、写诗填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馆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点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泱泱诗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下面我们来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活动一】
  1.欣赏视频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感性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善于学习。
  二、整体感知 1.文体知识
  词,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初起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2.关于意象
  客观物象 ——象
  诗人的情感——意 【活动二】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明确以下内容:
  1.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2.感知诗歌内容。
  3.朗读鉴赏诗歌。
  在初步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新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明确学习方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疏导和归纳,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强烈的达标意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