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50题。约24560字。  2010年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三周考语文试题独题详解
  (2010.5.6.) 
  【一】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怫然 / 弗如    篆书 / 如椽巨笔    粗糙 ∕名噪一时
  B.打烊 / 佯攻    毋宁 / 好高骛远    接种 / 摩肩接踵
  C.毡帽 / 粘贴    绯红 / 蜚声文坛    谂知 ∕海市蜃楼
  D.形骸 / 干涸    僭越 / 熏陶渐染    信笺 / 间不容发
  【1.B,读音分别为yà ng / yáng,wú / wù,zhòng / zhǒng(A项“怫”“弗”均读fú;C项“毡”“粘”均读zhān;“绯”“蜚”均读fēi;D项“笺”“间”均读ji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今年春晚本山大叔的小品并没有带给人们预期的惊喜,相反却因为植入广告而招致众多的责难,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还是蝉联了小品王。
  B.在很多地方,土地出让金甚至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最大的来源,地方政府的利益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了一起。这种土地财政模式的持续对高房价起到了推波 助澜的作用。
  C.陈玉蓉为了割肝救子,风雨无阻,每天暴走10公里,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终使重度脂肪肝消失,此举使天下父母的爱子之心昭然若揭,感动了全中国。
  D.翻开历史看看,人们在理所当然的情况下输得太多了,“阴沟里翻船”的情况也经历过不少。
  【2.C(昭然若揭:真相得以揭露、明白,不合语 境)A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个大户人家再穷也起码剩个架子,好过一般穷人家。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阴沟里翻船:比喻在有把握的地方出了问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宗教商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一。如果说当初少林寺商业化是为了解决经济困境和提升国际知名度,那么如今,它给少林寺带来了一种新的困境——道德危机。
  B.站台工作人员帮助乘客爬车窗,不出事,群众认为是“人情味”,但是,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由此造成的责任谁来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谁 能负责?这时还有人认为是“人情味”吗?
  C.如今的手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因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贴身伴侣,加上了许多时尚的元素,用来尽情展现个人的品味。
  D.人们关注和 观赏竞技赛事,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文化需求,其走势必定是向上的,即便受赛事评价的影响而有所下落,也只是暂时的。
  【3. D(A项“解决经济困境”搭配不当;B项“如果”“一旦”重复;C项强加因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4—6题
  张仪诳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 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师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惧诸侯,安居而熄天下”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4.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        诚:如果
  B.君臣皆贺,陈轸独 吊                吊:哀伤
  C.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            责:责问,质问
  D.富贵不能淫                        淫:过度,不节制
  【4.D(淫:迷惑,乱其心)】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5.A (才)】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却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D.许多人包括孟子都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6.D(孟子不认为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
  【文言文参考译文】:
  秦王想征伐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往楚国。张仪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楚王十分高兴,允诺张仪的建议。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楚王恼怒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陈轸回答:“您的想法不对。以我之见,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一联合,楚国即将祸事临门了。”楚王问:“你有什么解释呢?”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现在我们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许诺。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生出怨仇,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为您算计,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楚王斥责道:“请你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废话了,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国相大印授给张仪,又重重赏赐他。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
  张仪回国后,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不上朝。楚王听说后自语道:“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到齐国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齐国、秦国于是和好。这时张仪才上朝,见到楚国使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