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查要求(鉴赏思路)<br>
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br>
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br>
<br>
二、鉴赏例说<br>
(一)准确把握形象<br>
朱光潜先生说:“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br>
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这些形象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所以准确分析形象有助于读者体会作者的用意,感受作者的心境,进而认识其特有的风格。<br>
<br>
例1.<br>
蜀 相<br>
杜甫<br>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br>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br>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br>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r>
对杜甫的《蜀相》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r>
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描写了丞相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br>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br>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沉挚而悲壮。<br>
D.尾联表现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慨叹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br>
<br>
分析:答案为B。“柏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阴森岑寂;“自春色”“空好音”是写没有人欣赏,表现了冷落、凄清的特点。作者写锦官城外高大茂盛古柏掩映中的武侯祠,尽管有“映阶碧草”“好音黄鹂”,但也是枉添春色,着重渲染了今日祠堂冷落、荒凉、无人视听,表达了对诸葛亮身后寂寞的慨叹。<br>
<br>
(二).正确理解语言<br>
正确理解语言包括要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词语的表现力。<br>
例2.<br>
题李凝幽居<br>
贾岛<br>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br>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br>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br>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br>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r>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r>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br>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br>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br>
<br>
分析:答案为B。“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是说平时很少有邻居紧挨着做伴,庭院和小路上都长满了荒草。该项却理解为“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原因是对“少”字理解错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