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9800字。  2010年浙江省湖州部分地区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第I卷1至4页,第II卷5页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 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II卷时,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4.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第II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曲调曲尽其妙    箴言三缄其口    款识汪洋恣肆    复辟刚愎自用
  B、蹊跷独辟蹊径   琅琅不稂不莠   吁请阿谀奉承   咀嚼踽踽独行
  C、饮马饮泣吞声    拙作左支右绌   颤栗明修栈道   蚀本箪食壶浆
  D、症结对症下药   泥淖艰苦卓绝   跻身老骥伏枥    肖像犯而不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数千万未成年人纷纷涌进网络游戏玩家大军,竟然达到废寝忘食、旷费学业,导致亲情冷漠的惊人地步时,人们才意识到网瘾问题的严重性。
  B、弘扬民族精神十分重要。如果把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比喻为打仗的话,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占领至高点,比喻为人的躯体,这就是人的脊梁。
  C、渝湘高速沿途地势险峻,这给路面机械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作为国产路面机械品牌,中联重科不负众望,以精湛的技艺取得了施工单位、监测单位的一致好评。
  D、一部《论语》,就是一部在路上的历史,这个以无数相遇和碰璧的片段构成的语录,铺设成了几千年漫漫的道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充分体现了世博会强大的生命力,也充分显示了国际展览局的远见卓识。
  B.文字,大家太熟悉了,甚至有些司空见惯。仔细想来,文字应称得上是“宝中之宝”。
  C.在美元低位震荡的背景下,市场预期人民币将小幅走升。但中国政府一再重申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币未来走势更显得扑朔迷离,与美元和人民币两种货币密切关联的B股市场,走势也更加复杂。
  D.白宫官员也坚称,奥巴马北京之行收获符合预期:和一个新兴经济巨人应礼尚往来。中国文明很古老,你到他家里大声嚷嚷,会有反效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黑龙江新兴矿难暴露出企业采掘布置不合理,井下现场管理和劳动组织混乱,超强度组织生产,通风系统复杂,抗灾能力弱,应急预案不完善等问题,是一起责任事故。
  B.能否形成学术打假的独立力量,这种独立力量应该包括教育和司法体制内的上层执行力量以及体制外的民间力量,这才是决定学术打假成功的另一个关键。
  C.近日,美国宇航局三大天文台观测到“蟹状星云”中的一颗中子星正在释放大量高能粒子,它的能量释放速率相当于太阳的10万倍以上。
  D.王宝东抨击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年复一年地抛出一些不实指控“旨在误导美国民众”。众所周知,中国的军费只是美国的很小一部分。
  5、课堂教学的开场白称为导语,是教师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的话。从下列所给的课文中任选一篇,写一段导语。要求突出作品的特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备选课文:《阿Q正传》《蜀道难》《宝玉挨打》《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                                                         
  6、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补充出合适的句子。(4分)
  新华社伦敦11月24日电(记者黄堃)英国《BMC生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
  埃及开罗大学研究人员在《BMC生理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将实验鼠分为3组,分别处于无铅汽油烟雾、含铅汽油烟雾或清洁空气环境中,结果显示,与处于清洁空气环境中的实验鼠相比,两组暴露在汽油烟雾下的实验鼠出现更多攻击行为。对这些实验鼠大脑的检查显示,实验鼠吸入的汽油分子会导致其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出现明显波动,这可能是它们更具攻击性的原因。
  研究人员说,汽车尾气等中还有大量汽油分子,他们的研究成果或许可以帮助解释一些开车人为何常变得烦躁,因此他们建议公共卫生部门更多关注这方面的研究。
  7、右图是2010上海世博会会徽,请你评价其设计理念。(5分)
  。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猛犸象灭绝之谜新解
  据报道,科学家通过对史前动物粪便真菌化石进行研究,找到了猛犸象以及其他重量超过1吨的大型史前动物灭绝的最新证据。科学家表示,长毛猛犸象和其他大型野兽早已面临生存危机,远早于人类制造出长矛等捕猎工具的时间。
  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与现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而是广泛分布在北方严寒地带。但是,猛犸象生活到距今约10000年的时候突然神秘地灭绝了。为了揭开猛犸象灭绝之谜,专家们研究找出了许多的原因。有科学家认为,由于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活动区域缩小,草场植物减少了,使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另外猛犸象生长速度缓慢,也是其灭绝的原因之一。
  美国科研小组最新研究发现,猛犸象等史前动物开始锐减的时间,要大大早于人类制造出长矛的时间,要整整早了2000年。这些动物,包括猛犸象,乳齿象和黑熊大小的海獭。若该研究确切无误的话,就能够推翻人类捕杀导致猛犸象灭绝的观点。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博士生杰奎林•吉尔表示,“有些人觉得人类在短短几百年之间将猛犸象等史前动物斩尽杀绝,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对于大型动物的大屠杀应该不太可能。”杰奎林•吉尔是该科研小组的负责人。
  考古证据显示,大约在13000年前,人类制造出比较先进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