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20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33 KB
评级:
时间:
2010/5/10 10:32:48
下载:
本月:1 总计:146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4900字。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一、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
(1)理解作者的观点及理想的政治境界。
(2)掌握文言实词"安、信、求、治"和文言虚词"以、哉、所"的意义和用法。
(3)注意古今词语"元首、得志、知是、何必"等的用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对文言文的感悟、诵读和背诵能力。
(2)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谦艺术,培养说理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十思"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二、重点难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
(一)导语
讽谦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宇玄成,唐曲城(今属河北)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少时曾出家为道十,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等职,领导周、隋、陈、齐诸史的撰修工作。后封郑国公,任太子太师。魏征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
(三)题解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上给唐太宗的奏疏。"谏",进谏,"疏",是-种文体,其要旨是陈述如何接受强隋遽亡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巩固新兴的唐帝国的统治。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是有其背景的。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可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日渐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谅,本文是其中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连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四)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文章首先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创业守成,人心向背两个方面论述了观点,最后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十思",并指出惟其如此,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政治境界,即:"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五)知识要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研读第一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求木之长者
(2)必固其根本
(3)必浚其泉源
(4)人君当神器之重
(5)戒奢以俭
(6)伐根以求木茂
[明确](1)生长。(2)使……稳固。(3)疏通、深挖。(4)主持、掌握;帝位。(5)用、行。
(6)来。
2、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作者不是一开头就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从设喻入手逐渐透出本意的。文意起笔,从正面设喻,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然后再从反面设喻,正如"源不深"不能“望流之远”,"根不固"不能"求木之长"一样,"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当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接着,作者承接上文。提出人君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像伐根、塞源而望木茂、流长一样,无疑也不会成功"。通过正反设喻,作者的本意也就十分明确了,唐太宗如要巩固政权,就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3、讨论:作者为什么不开宗明义就直接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
[点拨]这是因为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谏太宗十思疏》ppt65 人教版
《谏太宗十思疏》ppt64 人教版
《谏太宗十思疏》ppt63 人教版
《谏太宗十思疏》ppt62 人教版
《谏太宗十思疏》ppt61 人教版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苏教版
《谏太宗十思疏》ppt60 人教版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9 苏教版
《谏太宗十思疏》ppt59 苏教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1 苏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