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130字。

  2010高三决胜高考之新颖论据与议论分析
  柘荣一中潘源祯
  同学们:
  以下是整理好的07、08年两年高考满分卷中的精彩片段,请按老师的指导灵活运用好这些素材。历年的满分作文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高考阅卷老师的喜好,是应试作文的方向标。对待满分作文,我们的态度是模仿与借鉴,要学会移植嫁接,而非死板的记忆。
  热点主题一:诗意自然、坚守心灵的家园、孤独寂寞、淡泊超然
  1、论点:大自然成就真文豪。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两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和梭罗。我注意到他们的诗文中,似乎特别强调农耕之乐,强调自给自足,用自己的双手去盖房子、种粮食果蔬、蓄养家禽家畜。而他们的伟大之处则正在于此:他们超越了单纯的懒汉闲夫式的隐士情结,而构建了一套更为淳朴、更为谦逊真诚的与大自然亲近的人生哲学。因而陶渊明摆脱了魏晋名士张狂不羁、折磨肉身、痛饮狂歌,最终服药而死的悲惨结局。而梭罗则没有像他的后辈那样,或充满“迷惘”,或身心“垮掉”,最终在仇恨、纵欲与郁郁寡欢中被粗粝的现实吞没。
  是大自然充满善意、胸襟博大的母神,拯救了他们在人世间伤痕累累的身躯,然后用她甘甜的乳汁和轻暖的抚摩平息了他们内心的愤世嫉俗的怒火。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但如果不是听从了上天的旨意,一心一意地将自己的心脏贴在大地上,与山川同呼吸,与草木结友伴,他们又怎能在浑浊的世上,为后世留下一颗纯白无瑕的冰玉之心,又以其感悟自然的卓越作品彪炳千秋呢?
  ——07北京卷《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应试指导:陶渊明是同学们作文中的常客,但是同学们在写陶渊明时大都止步于“诗意”与“淡泊”,对常见人物缺少深刻的认知,导致素材不新,是难以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
  因此,在应试作文中,对待常见的历史名人,我们能不用则不用。如要用则用短论据表达,建议放在文章后半部分。或者,使用常见名人时,你的见解有超越同龄人的高度。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阅读借鉴诸如鲍鹏山等一些学者写的历史名人类的文化散文。(难度较大,文学功底强的,感兴趣的同学可尝试)。另一条捷径,就是借鉴高考满分作文了。
  至于梭罗属于新颖论据,符合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分中“有创新——材料新颖”一条,可加分。
  后一段的议论分析,同学们可以背下来,移植运用于写陶渊明这类人时的理论分析。
  这两段文字,建议背诵。
  2、论点:文人英雄皆寂寞。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的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字数167)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