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7750字。广东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下)高二级选修模块考试
  语    文
  审核人:王君           校对:陈亮
  本试卷共26题,共6页,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卷全部收齐无误后方可离开。
  一、基础知识(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炊黍( shǔ )    闺中( guī )   云鬟(huán)  虚幌(huǎng)   
  B.啼啭( zhuǎn )  朝槿( jǐn )   霓旌(jīng)    南苑(yuàn)  
  C.罟师( gǔ )     辋川( wǎng )  嚼啮( chǐ )   明眸皓齿( hào )
  D.临圻( qí )     红萼( è )     祠堂( cí )    涕泗( sì )
  2.对下列诗句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海鸥何事更相疑  ②势拔五岳掩赤城  ③明月不归沉碧海  ④可怜楼上月徘徊
  A.拟人——夸张——夸张——拟人
  B.反问——拟人——拟人——比喻
  C.拟人——拟人——夸张——比喻
  D.反问——夸张——比喻——拟人
  3.对下列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送沈子福归江东》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春色,形象感人,深厚蕴藉。
  B.《丁都护歌》采用了工笔手法,如“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的描绘,震撼人心。
  C.《哀江头》诗人潜行曲江,于今昔对比之中,寄托了深深的哀思。
  D.《望月怀远》诗人望见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他同望,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B.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C.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一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D.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像力,他说:“         ,        ,        ,        。       ”。
  ①而想像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②因为知识都是有限的
  ③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④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⑤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A.⑤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⑤       C.②①③④⑤      D.⑤②①④③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它包括律诗和绝句;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有格律限制的旧体诗称为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少陵野老”是杜甫的自称,其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有“诗圣”之誉,本人还被称为“诗史”。
  D.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二、文言文阅读(10小题,共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