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素质
——浅谈合作学习在当今语文课改教学中的运用
昆山市蓬朗中学 刘祖元
随着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团队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合作”列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而新课程则把合作学习作为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新课程特别强调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谓合作学习,它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有以下五个基本要素:①学生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②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负有个体责任;③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④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能进行有效地沟通;⑤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并设法提高其有效性。
其实合作学习前几年我们就提倡过,并已做了大量的实践尝试,实际上当时的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流于形式,成了课堂气氛活跃的标识。结果是学生思考的时空间不足,个别学生在活动中成了配角,学生的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定势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
1、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被削弱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么一种教学流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结果汇报。粗一看:流程清楚,学生活跃,参与面广,似乎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发挥了,但再一想:作为具有思维独特性的个体——学生,他的独立思考时间得到保证了吗?
2、学生交流探讨时间得不到保障
我曾在市区某一所中学内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老师出示了三个思考题,其中有对诗词意境的描述,有对诗词的改写,教师让学生小组研讨,研讨了三分钟后,老师让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成果。此时的我就生了疑:即使是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三分钟的交流,学生能干什么?
3、学生参与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只要稍加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小组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并获益的是那些好学生,好学生基本上主宰了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获得发言。
4、教师的指导不足
课堂上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教师通常情况是无所事事。而事实是有部分同学不会合作,不会探究,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
……
既然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这么多的不足,同时又是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和特别强调的,那么在当今的语文课改教学中该如何运用合作学习呢?
一、组织好自主学习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
学习首先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一种行为,只有学生自己对课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