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
江苏省仪征中学  鸦元锋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实词、虚词及句式,注意对常用文言常用词进行辨析。
2、引导学生赏析邹忌讽谏的艺术特色。
3、组织学生讨论从文中受到的启发。
4、引导学生领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想:抓住“思”字,贯通全文,分布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及探究欲望。
教学难点:邹忌讽谏齐王的艺术性。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实。尤其在君王身边,所谓“伴君如伴虎”,出口不慎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作为忠臣,面对君王的弊病如果不及时指出,第一愧对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其次又愧对自己良心。那么如何才能让君王心平气和地聆听忠言,使其听之顺耳,并且心悦诚服地接受呢?这里就涉及到了说话的艺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欣赏一下古之雄辩家的风范。
二、研究性学习
(一)课文悟读
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比较容易把握,课前同学们已经认真预习,请问课文涉及到几个人物?
——邹忌、妻、妾、客、齐王。
除了主人公,这些人物言语不多,由于身份不同,言行表现就肯定有区别。比如,妻和妾说话的口气会有什么不同呢?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热情。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拘谨、勉强。
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这些人物说话时的心理,然后分角色朗读,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异。
师生评价。
(二)问题探究
邹忌“暮寝而思之”,他在“思”什么?
(1)自己与城北徐公究竟哪个更美。
(2)自己受蒙蔽的原因——妻私妾畏客求。
以上是“思”的全部内容吗?

——不是。邹忌通过比美,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获得别人的正确评
价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们同自己有着各种关系。于是,他由近及远,由家庭私事推及国家大事,决定以切身的感受去规劝齐王。因为他意识到齐王能否除蔽,事关国家安危。
3、但批“龙鳞”,逆“圣听”,毕竟是一件冒险的事,在第二段中,邹忌又是如何讽劝齐王的呢?
——从方式上讲是设喻论证,从逻辑上讲使用了类比推理。说自己,比齐王,紧扣“私”“畏”“求”三个方面。
结构上讲,这一段是“思”的继续和深入,为什么不在上一段交代呢?
——避免行文上的重复;设置悬念。
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
——王曰“善”,对邹忌的讽谏表示了肯定和赞赏。
齐王是如何纳谏的?臣民进谏的情况如何?结果又如何?
——齐王纳谏有“三赏”。(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臣民进谏有“三段”、“三变”。其结果是“战胜于朝廷”。
请同学们深思:为什么邹忌的讽谏能取得成功?
(1)邹忌善思,就有反省的条件。
(2)邹忌善谏,方有成功的可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