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初一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广东博文学校初中部 王文瑜
新编苏教版初中语文,从第一册就开设了专门的写作课程,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至关重要。今天,我就以如何培养初一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话题,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对于初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作文的题材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因之对事物的认识、观察、概括、描述的能力还比较差,口语表达还不够准确连贯,而且没有清晰的条理,思路模糊等,当就一个题目动笔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要么像记流水帐那样,手法简单,内容干瘪,要么层次条理不清,词汇贫乏。这些现象对打好作文基础,提高写作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那么,怎样引导初一年级学生克服和改变这一现象呢?
一、加强口头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我们知道,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能够流利的、比较准确的叙述一件事、一个场景或某个特定人物的某些特征,才有可能较好地把它写出来。因此,初一年级一开始,我就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不但把课前三分钟演讲效果落到实处,而且平时经常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口头作文练习多种多样,有时,是课堂口头即兴,如结合当天学习的课文,请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有时,请学生讲解名人名言或成语故事;有时,提供现场游戏活动再让学生当众口述游戏过程;有时是布置家庭作业式的,如提前布置口头作文题目,让学生通过充分准备,然后再到课堂当众宣讲等。在开展这一活动时,我一般要给学生当众讲话确定如下标准:1.能根据文章内容确立重点,叙述要条理分明;2.讲话要掌握适当的语调、语速和语气,声音洪亮,3.用词准确生动、发音清晰,表情与身体动作自然美好等。
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比较活泼好动,他们善于表达自我,善于交流,加之作文话题一般来自他们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身边事,学生能够踊跃发言。记得我们班里一个最不爱开口讲话的男生,在口头叙述自己星期天捉泥鳅的经过时,却能描绘得又准确又有条理,而且绘声绘色。
将学生说的兴趣调动出来以后,就开始进一步引导他们如何将说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对说的内容加以细致鲜明地描述,将话题内容进一步扩展,必要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提示和点拨,帮助学生理清作文思路。久而久之,激发了学生参与口头作文的兴趣,也扩大了他们观察世界的眼光,培养了关爱世界的情感,丰富了“能够说出来的内容”,从而动之于心,发之于口。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同学克服了自卑心理、口语表达与体态混乱等毛病,说话的思路变得清晰而有层次,语句连贯,而且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态度自然大方。
同时,口头作文的训练,也丰富了学生写作的内容,包括从书本到实践活动,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现象,从历史到现实和未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世界。学生彼此交流,互相吸引,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写作的内容也便扩大了。
二、坚持练笔,锤炼语言,提高作文表现力
作文问题是个实践问题,“多读胸中富,多写笔生花”,这确是经验之谈。因此,提倡和鼓励学生坚持练笔是我们的写作课不容忽视的一个项目。在初一年级这一阶段,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坚持练笔的习惯。
首先,在写作过程中,落实规定作文的实效。这类作文多是有时间保证的课堂作文、命题作文,而且指导学生尽力写出水平,且评改到位。其次,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等良好习惯。学期一开始,我就规定学生每人准备两个笔记本,用来写日记和读书心得,并对此项工作作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作适当评改,期末进行评优。还鼓励学生养成课外写随笔的习惯,每周布置适当的小作文,取材自由,体裁不限,以便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尽情来写,写科幻、写童话、写评论、杂文、诗歌、散文,甚至鼓励他们尝试文学创作等等,长短不限,不拘一格。这样,既让学生锻炼了文笔,锤炼了语言,又磨练了意志。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成长和成功的喜悦,我们还经常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开展文学沙龙、文学周、作文竞赛等,对优秀作品勤展评,多推荐,以此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其感受到成长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在上学期开展的文学周活动中,我们班写作项目的获奖篇目位居全校首位,很多学生都创作了五千字以上的小说,无论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还是环境描写,都有着相当的可读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