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自读设计
浙江省嵊州市黄泽中学 向建林
《桃花扇》是一部“哭声泪痕之书”(梁启超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先声》)是传奇主题。四十出《人道》、增续四十出《余韵》是全剧的结局。“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苏昆生挟泪蘸血的声声悲歌,气薄云天,情撼山河,使全剧的悲怆情感达到高潮,也留下了绵绵不绝的“余韵”。对曲词悲怆情感的理解,应建立于了解《桃花扇》主要剧情的基础之上。下面的设计,环绕“理解·鉴赏·背诵”三个环节展开。
一、了解[哀江南]套曲主要内容艺术形式
1.《桃花扇》剧情。(略)
2.《入道》《余韵》主要内容及在全剧中的地位。
侯方域、李香君劫后重逢喜出望外,却被道土张瑶星厉声喝断:“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侯、李“冷汗淋漓,如梦初醒”(《入道》),心灰意冷皈依道教。——《入道》是全剧人物命运的结局。
三年后,老礼赞、柳敬亭、苏昆生不期而遇,长歌当哭,述说兴亡。老礼赞以神弦歌[问苍天]揭露了清浊颠倒的黑暗现实,柳敬亭以南曲[秣陵秋]痛说了南明覆灭的血泪惨史,苏昆生以北曲[哀江南]抒发了痛入骨髓的亡国之悲。恰逢皂隶徐青君(明开国功臣徐达后人)至此“访拿山林隐逸”,三人“登崖涉涧”“逃走无踪”(《余韵》)。——《余韵》是全剧悲怆情感的结局。
3.[哀江南]套曲的结构特点和情感基调。
[哀江南]由7支曲子组成,借李香君琴师苏昆生重游南京见闻,话景物之异,抒亡国之悲。首曲[新7]令]总起,写城郊战痕犹在村郭萧条;[驻马听]写孝陵历经战火残破不堪;[沉醉东风]写皇宫柱倒墙塌一路蒿草;[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三支曲子,写秦淮河长桥旧院燕去楼空萧条冷落;尾曲[离亭宴带歇指煞]总收,以饱蘸血泪之笔墨,抒发江山易主之恸,千古业广]非。
全篇沉郁悲怆,缠绵悱恻,一唱三叹,曲尽恿长。三百年来,以其多重审美意蕴,拨动了无数爱国者心弦。
4.[哀江南]套曲的形式特点和美读注意事项。
形式特点:①押韵:押“萧豪”韵,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通押。或一句一韵,如[沽美酒]一曲;或隔句用韵,如“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②对仗:多用合璧对,如“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其中,两韵对值得注意,如“白鸟飘飘,绿水滔滔”。亦用鼎足对,如“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还有扇面对,如“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③平仄:S哀江南]为北曲,恪守曲律。如“当年粉黛(平平仄仄),何处笙箫(平仄平平)”,节奏点平仄相对,读之有一种音韵美。④句式:亦恪守曲律。如[驻马听],8句,字数句法为“47,47,773,7”,不用衬字,不插宾白。
美读关键:①情感:凄凉悲怆是[哀江南]套曲的情感基调,总的说来,读时宜语速舒缓音调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