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课时,约7000字。
16. 哀江南
湘乡一中:湘子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对南明灭亡后南京城内外景象描写所抒发的感情。
2、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3、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鉴赏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 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扬州赵园,有一副戏台联:“坐客为谁?听二分明月箫声,依稀杜牧;主人休问,有一管春风词笔,点缀扬州。”传说,乾隆皇帝曾经到此,看戏时,乾隆心血来潮,要群臣为戏台拟联。某大臣才思敏捷,立即献上一联:“听律吕,点破世态炎凉;见衣冠,描尽人间冷暖。”应该说,这副对联生动传神地概括了戏曲的艺术规律,对仗工整,寓意深刻。但乾隆觉得它过于文雅。片刻之后,另一大臣交出了第二副对联:“似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这副戏联就像绕口令似的,但不太合律,乾隆嫌它粗浅.要求众臣再想一想。此时,戏台上刚好在演《空城计》。诸葛亮端坐城楼抚琴饮漕,司马懿率军兵临城下。老臣刘墉见此情景,灵感忽至,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三五人可做千军万马;六七步如行四海九州。”乾隆很满意,认为此联平易朴实,雅俗共赏。    
二、简介作者及《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又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代著名戏曲家。少年就开始搜集资料,准备写南明兴亡的戏剧。中年后,因他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曾得到康熙帝的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官至户部员外郎,曾参加疏浚淮河的工作,结识了很多著名的明末遗民,感受了浓重的爱国思想,终于在一六九九年完成了传奇《桃花扇》的写作,演出后很快引起了反响。戏中明显的反清哀明的思想使康熙皇帝大为不满。第二年孔尚任被借口罢官回家,此后从事诗文写作。有诗文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戏曲除《桃花扇》外,还有与顾彩合撰的传奇《小忽雷》。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 1出,实际共44出)。作品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魏忠贤的干儿子阮大铖想笼络复社首领侯方域,暗中出钱资助侯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结婚。李、侯知道后,退掉了所有妆奁。阮便诬指侯与左良玉勾结有谋反野心,要逮捕侯。侯逃到扬州史可法处。马土英、阮大铖等在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廷,只知腐化享乐、迫害政敌。阮大铖仰仗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香君嫁给新任浩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不久,清兵南下,史可法孤军奋战,壮烈殉国。侯回到南京寻香君不遇,被阮逮捕。南京城破,南明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