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诗歌需要年轻,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一些著名的诗歌往往是诗人年轻时创作的,比如说海子的所有诗歌、陈敬容的《窗》……同样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是作者19岁时创作的,这首诗就是何其芳的《预言》。
二、课文赏析
1、何其芳简介:
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31年秋(19岁)创作名诗《预言》。(略添加何其芳艺术地位 “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
是生命的玄思者,更具有一种现代的心智,更讲究一种艺术的克制、陶洗与提炼。将诗歌“戏剧化处境”。冷静而复杂的智性诗风。)
2、教师示范朗读,请同学们仔细听,回答这篇诗歌写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
学生基本上不懂,于是教师讲述诗歌里隐含的故事
(此篇诗歌采用了希腊神话中美少年纳克索斯和回声女神埃科的故事原型,并且是以埃科的口吻来写一种热烈、痛苦而无望的爱情的浪漫主义诗歌)
3、要求全班同学在此前提下,齐声朗读全诗。
4、具体分析:
本诗写的是一个令人心跳的约会,足音“渐近”到足音“消失”,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大的起伏,全诗构思的焦点在听觉的产生和消失上。全诗据此可分为三层:
一、足音渐近。1
二、由足音而生发的猜测、请求、哀告、倾诉的心灵体验过程。2~5
三、足音消失。6
5、请同学按小节朗读,分析各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