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5篇,约15910字。

  2010年高考复习政论类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①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因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②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③,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④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 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沈德潜《唐宋八十家文»)
  注:①荫补:凭父辈或祖上功德的荫庇而充任低级官吏. 圣俞因其叔父梅询曾官翰林侍读学士,以此充任河南主簿,②王文康公:即王曙,卒溢文康。③雅、颂:即《诗 经》中的大雅、小雅、商颂、周颂、鲁颂等,这里泛指歌功颂德的作品。④铭:指欧阳修写的《梅圣俞墓志铭》。
  1.(改编)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穷人:穷困不得志的人
  B.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辟书:征召的聘书
  c.自为童子,出语己惊其长老                 童子: 未成年
  D.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无贤愚:没有贤者和愚者
  【参考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析】“无贤愚”是指“无论是贤能的还是愚笨的”
  【方法点拨】要准确解释实词词义,可根据语境和汉语表意的特点,从字形来推知字义,利用文言句式整齐对称、讲究对仗互文的特点来推断,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还可从留存到现在的成语中的一些古义来推知。
  2. (改编)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          蚓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c.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                   君何以知燕王
  D.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析】c项前一个"以"为表原因的连词,译为"因为”;后一个"以"为表凭借的介词,译为“凭”。A项 两个"之"均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两个 "无"均为"无论"的意思。D项两个"为"均为动词, 写、作。
  【考点警示】对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必须熟记于心。这是做好文言虚词类试题的前提条件,然后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验证课外的语句。
  3.能体现"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的一项是 ( )
  ①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
  ②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③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 出语已惊其长老
  ④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 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 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⑤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⑥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子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参考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①句不合要求.③④句不是写"穷"
  【技巧点拨】“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作出分析,以准确地筛选并提取信息。文言文阅读要求筛选的信息,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等。
  4.(改编)下列对于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不是写诗造成诗人困窘,而是陷入困境的人往往更能把诗写好。
  B."穷者而后工"这一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说明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这与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异曲同工。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认为二百年之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杰作。梅圣俞诗歌之工可从此话中体味出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