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00字。
十四、叫三声夸克
主编人:王小龙 时间:2010年4月7日
班 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层次的物质结构的分类。
2.通俗,形象的语言。
3.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俗,形象的语言;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
多层次的物质结构的分类。
【学习步骤】
一.导语:
实物——盒子导入,由学生上台打开盒子(层层剥“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与这位同学打开一个又一个盒子有什么联系呢?——答案就在课文内容中。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题目的含义。
三.初步了解物质结构。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物质结构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原子,人的肉眼能看见原子吗?给大家打个比方。
举例子,让其他学生形象地了解原子,乃至夸克。
四.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画出来。
2.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
五.思考问题:
通过比喻,使我们对夸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夸克可以说是目前人们发现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单位。那么夸克的发现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呢?
科学家实验往往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科学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检验→建立理论,不断完善→发现问题。又产生新的疑问……
试以夸克的发现为例说明这样一个过程。
六.你认为物理学家最终发现夸克,靠的是什么?(通过文中哪词语可以看出来)
七.开拓思维训练:
物理学家不断探索,发现新知,推动物理研究不断深入,那么其他行业的人呢?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形式:先小组交流,再发言。
八.总结:
让我们环视一下我们美丽的家园——探索之花催开了现代化高科技文明的果实。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去探索世界中一个又一个盒子吧!
最后,把屈原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附科普例文: 夸克的自白 ---邵泽华
大家好,我是夸克。干什么?有意见?哦,没找着我是吧,这不是大事,你凭那一双凡胎肉眼是绝对看不清我(们)的,不过我们一直在你的身边。现在人们能够看清我们也真是不容易呀。
有这么一个人,把一个大盒子拿起来摇一摇,听见里面有声音,就打开盒子想看看里面是什么。然而,这个盒子里面又是一个盒子,此人重复了前面的过程,可是盒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他一个接一个地打开,到现在也没有确定这可恶的套盒到底有多少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