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2010年山东省莱芜鲁矿中学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第三次检测试卷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沪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59 KB
评级:
时间:
2010/5/31 22:48:29
下载:
本月:1 总计:19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7题,约8190字。
2010年鲁矿中学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第三次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请勿在试卷上答题,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山东莱芜 娄陶然 bzrzy_0223@sohu.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艺术家与匠人 叶廷芳
(1)艺术与文学一样,都是人的心灵的产物,是人的内在气质和性状的外化。但视觉艺术直接诉诸人的感官,在人的思维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以前,就唤起人们情绪上的反应:兴奋的,悲哀的,愉悦的,忧郁的……这一点倒近似于音乐或者舞蹈。
(2)同样一件作品,可以出之于艺术家之手,也可以是匠人的作为。但彼此的价值含量或艺术品位往往大相径庭。因为艺术家的天性是创造,而匠人的习性是重复(这里所说的“艺术家”和“匠人”都不在于他们的外在身份,而在于他们的内在实质)。创造凭借的是想象,而重复则是模式的照搬。艺术想象是一种智慧能量的消耗。故那些不同凡响的石破天惊之作,皆出于那些智慧过人(这种智慧来自与生俱来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的艺术家之手。它们所透露的审美信息和艺术韵味总是让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知其奥妙,却妙不可言。无怪乎自古以来虽有无数的人画过女人的微笑,却只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让人折服不已,谈论不尽。究其奥秘,盖因它的作者是个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巨人”。他的大脑不仅属于绘画,而且也属于天文地理数理化,这些综合的成分使他的大脑成了经年多汁的“泡菜坛子”,从那里面出来的菜都是鲜美的!难怪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要求建筑师掌握11门知识,其中有的知识门类看起来与建筑毫无关系,如医学、心理学等。实际上它们互相是有关系的,这就是“综合素质”的作用吧。大脑“灵犀”里有了多种元素的储备,就容易“触类旁通”或融会贯通;有时则经过糅合发酵,酝酿出某种未曾有过的“香醇”,一种艺术中“有意味”的韵致,这就是作品中“灵气”的体现。
(3)凡是有灵气的作品是不可模仿的,因此原创的美都是一次性的,是不可重复的。这是匠人的局限,尤其是中国匠人的局限。中国与欧洲不同,她的知识和技术传授方式自古以来就不是采用集群性、规模性的学校教育,而是依靠师徒传授制度。这种制度的局限性与落后性是显而易见的:徒弟一般只能就地求师,很少有选择的可能性;他只许跟着师傅依样画葫芦,不敢越雷池半步。师傅只能教他自己懂得的那点手艺,最后还得留一手;他没有横向联系,不知道现今这一行的最高水平在哪里;他也谈不上什么相关的基础知识,离上述维特鲁威要求的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自负的师傅还往往坐井观天,让徒弟高山仰止。在这种桎梏下,一个人□有某种创造的天性,□在徒弟阶段多半就被扼杀了!于是,陈陈相因,不断重复前人,也不断重复自己,成了匠人的习性,也成为他们的宿命。只有个别的天才人物才有可能成为例外。这也许可称为中国的“匠文化”。
(4)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性与顽固性相适应,中国的“匠文化”也是非常强大的。中国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技术人员从来没有享受过现代意义上的“家”的地位。例如,我们有举世无双的木构建筑,但我们的“鲁班”们从来没有改变过“工匠”的身份;我们有过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却从来没有改变过“戏子”的地位;我们也不乏世界一流的美术家,他们照样被称为“画匠”!这种培养匠人与贬低杰出人物的“匠文化”的长期延续,造成了我国艺术家相当普遍的“匠人心态”,其主要特征是创造意识薄弱,习惯于承袭前人,仿效他人,重复自己;不敢超越,不敢反叛,从而窒息了自己的创造灵气,而增添了创作中的匠气。须知,灵气乃是艺术个性的灵魂,而匠气则是平庸的同义语。纵览我国的艺术史,具有这种匠人心态的艺术家和带有匠气的作品何其多也!吴冠中先生甚至认为,这一现象占了90%!
(5)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正是这种被动性的匠人心态,我们的艺术史少有更新换代的变革,而主要表现为缓慢的、渐进式的发展。其实,更新换代才是艺术发展的规律,而反叛则是这种变革的动力。故最近听到一位现代意识觉醒了的艺术家这样说:“传承是一种美德,反叛是我的责任”。这两句话看起来似乎互相矛盾,其实是一致的:传承并不在于传统的形式和风格,而在于前人的创造精神。而真正传承了这种精神的,从艺术史上看,无不见之于那些敢于反传统的人之中。“反传统”并不是不要传统或不尊重传统,它只是“不重复”传统而已。事实上,正是那些反传统的人才开了新思潮的先河,从而丰富并发展了传统。只要回顾一下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以来美术中的毕加索、音乐中的勋伯格、舞蹈中的邓肯、建筑中的高迪以及文学中的卡夫卡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就不难理解,从世界范围看,现代的文学、艺术家都以重复为忌、为耻,所以享誉世界的已故瑞士戏剧家迪伦马特有过这么一句名言:“任何古代大家和现代名家都不应享有让人永远仿效的不公正特权。不过他们可以作为我们的激发者和对话者”。但也正因为如此,现代的艺术家更不好当了!因为前人有过的你不能有;他人有过的你不能有,甚至自己有过的你也不能有:每一件创作都必须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否则你就有可能沦为“匠人”的危险。
1、第(2)段中“经年多汁的‘泡菜坛子’”是指 (2分)
2、下列对第三段划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指出了匠人的缺陷。
B、过渡到下文着重分析中国匠人的局限是什么。
C、提示下文作者将矛头指向中国,表明本文写作的意图。
D、强调匠人的局限,在中国尤显突出。
3、联系上下文,为第(3)段划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3分)
(1)即使 也 (2)虽然 但
选项 理由
4、作者认为中国的“匠文化”形成并强大的原因是 (不超过20字)(2分)
5、联系全文,概述反思“匠文化”的重要性。(4分)
6、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分析他为什么是“艺术家”。(不超过45字)(3分)
苏轼 罗丹 毕加索 卡夫卡 郑板桥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山东省潍坊一中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 沪..
山东省2010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鲁教版
山东省东营市2010年九年级五校联考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鲁教版
2010年山东省潍坊一中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猜题卷 人..
山东省济南市2010届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三模) 鲁教版
2010年山东省威海市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模) 鲁教版
2010年山东省聊城市第三次高考模拟试题语文试卷 人教课标版
山东省昌乐一中2010届高中必修二周末语文检测(二)试卷 苏教版
山东省德州一中2010年中考语文练兵测试题1 人教版
山东省德州一中2010年中考语文练兵测试题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