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840字。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0届高三考前模拟试题
  语 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曾宪职  王思亮  文剑羽      考试时间:2010年5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契合(qì)    兴味(xìng)     胡诌(zōu) 曲肱而枕(gōng)
  B.纤丝(xiān)   拎包(līn)      瘙痒(sào) 为虎作帐(wèi)
  C.饱蘸(zhàn)   诤友(zhēng )   绾结(wǎn) 呱呱坠地(gū)
  D.筵(yàn) 席   压轴(zhòu)     潜伏(qián) 大煞风景(shà)
  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美国国防部5月3日公布其核武库数量,这种“带头透明”使其站上新的道德“制高点”。美国同时要求其他核国家效仿并遵从,还特意点了中国的名。这使得中国一下子又在道德上“矮了半截”,中国人不可能不对美国的做法保持警惕。
  B.“低碳”一词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演绎得美妙绝伦,如低耗环保的会“呼吸”的墙壁、地板,可回收循环利用的涤纶纤维工作服,低污染甚至零排放的汽车等,无一不展现了低碳生活的美好前景。
  C.你知道吗?人体会对辘辘肌肠做出反应,先“拿”出蛋白质去燃烧热量,然后才会燃烧到脂肪。
  D.5月23日,在法国戛纳,电影《闰年》的导演迈克尔•罗韦获得第63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该电影以怡人的风景、美妙的音乐及众多细腻温馨的唯美画面而获此殊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梁濑溟一时义气,顶撞了老朋友毛润之,引发众怒,大家几乎要把他赶下发言台。
  B.王家岭矿难115名矿工能够获救之所以是一个奇迹,其根本动力来自于对生命的珍视。但是,杜绝人为灾难的发生,才是更重要的“以人为本”。
  C、湖南省地方海事局李局长面对首次到来的“千里湘江话航运”新闻采访团,踌躇满志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一定要让湘江航运再度焕发生机!
  D、四十天之内,全国发生了五起耸人听闻的校园惨案。类似的惨案一发再发,实在令人心痛无比。人们对凶手深恶痛绝之余,不禁会深思:是什么使得残暴的凶手对着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们痛下毒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商定,台湾方面赠予大陆的珍贵动物——一对长鬃山羊和梅花鹿将落户山东威海市刘公岛国家级森林公园安置。
  B.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和形象大使“海宝”,正张开热情的双臂和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
  C.3月下旬,本该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日子,但在雨雪、风沙的打压下,北京城的草木集体“拒绝”返青,玉渊潭公园的樱花节活动也不得不延后举行。
  D.凭借齐白石九十高龄时的一幅以“虎”为题材的画作,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高达2800万港元的成交价,使中国书画收藏热再度升温。
  5、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 19世纪之前,欧洲就出现了长达两百年的“中国热”。
  ② 现在到欧洲旅游,不少景点都能发现中国式建筑。
  ③ 中国其实有不逊于任何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 伏尔泰曾说:中华文明昌盛发达的时候,部分欧洲人“还只是一群在森林中流浪的野人”。
  ⑤ 回顾历史,可受启发。
  A. ④⑤①②③    B. ④⑤③①②    C.③④①②⑤    D.③⑤①②④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个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亭林先生神道表
  [清]全祖望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务质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独.家
  乙酉之夏,太安人②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事既不克,先生与庄幸得脱。次年,几豫吴胜兆之事,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流③,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阴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行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