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五大题,约4670字。  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终考试复习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试题
  命题人:李建威                 时间:2010-06-03
  一、默写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2、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论语》
  3、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            ,未之有也。     《大学》
  4、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5、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
  冯延巳《鹊踏枝》
  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                                        《论语》
  二、填空
  1、“二十四史”的前四部分别是:          、           、             、             。后来,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加上              ,又有“二十五史”的说法。
  2、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三通”分别是    代         的《          》、    代         的《          》和    代         的《          》。
  3、按照传统的说法,所谓中国的经典,主要是指“六艺”之学,即《    》《    》《    》《    》《    》《       》。经孔子删订之后,称做“        ”。
  4、“三礼”是指         、          、           。
  5、我国最大的丛书是《              》开始编撰于乾隆年间,全书分     、     、     、     、四部,故得名。
  6、孔子在读《      》时有“韦编三绝”的故事。
  7、春秋战国时期,各种主张和学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所谓“         ”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两大思想流派是       和        ,创始人分别是       和        。
  8、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9、      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系统地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体系。
  10、《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全书共50篇,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分别为:           、            、           、           。
  三、基础知识选择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盍不(hé)     翳桑(yì)    摭取(zhí)     观其徼(jiào)   见素抱朴(xiàn)
  B.衮职(gǔn)    偾事(fèn)   舛漏(chuǎn)   寘诸畚(běn)   与为公介(yǔ)
  C.偈子(jié)     纂组(zuǎn)  潢潦(huáng)   胹熊蹯(fán)   罄其狂瞽(gǔ)
  D.埽除(sǎo)    秔米(jīng)   剿袭(chāo)    纳刍荛(yáo)  自诒伊戚(yí)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衮职有阙,唯仲山甫补之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小路前面有个物引著           D.俟其生芽,撒于田中
  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