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8道题,约9700个字。
2010年春季宜昌市九中九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试题分汉字、阅读、写作三部分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汉字(10分)
1.根据拼音提示,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下边句中的横线上。(3分)
①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gāo 。
②孔乙己刚用指甲zhàn 了酒,想在柜台上写字。
③不知是他没有听见,yì 或是他听见了故意装着未听见的样子,总之,他并不动一下。
2.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汉字填空。只填字母。(2分)
①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着公道,人间的权利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A、剂B、济)
②在一片焦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A、躁B、燥)
③那计策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作“智取生辰”(A、冈B、纲)
④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增。(A、俱B、具)
3、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2分)
A、好事之徒B、鲁班门徒C、家徒四壁D、徒步行走E、徒子徒孙
4、形声造字法在造字的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掌握汉字的形声系统能提高我们运用汉字记录汉语的能力。例如,三点水旁是由“水”的象形字演化而来,而两点水旁是由“冰”的象形字演化而来。根据这个规律,并结合语境,请选择正确的汉字填空。只填字母。(1分)
在这山高风的时节,满满一池清的山泉是很难得的了。(A、洌B、冽)
5、明末崇祯有个拆字的故事。说他向拆字先生说了个“友”字,先生听了说不好,“反”王出头了。崇祯改口说不是朋友的友,是有无的有,先生说也不妙,“大明”江山去了一半。崇祯又改口说,是“申戊亥”的“”字。先生说,完了,至“尊”被砍头去足了。没过多久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
文中空缺的是一个相同的汉字,它是。(1分)
6、文化常识:中国的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1分)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行书
第二部分阅读(60分)
一、古诗文阅读(13分)
材料一:《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材料二:初九日卯刻,见彭家山,列三峰,东高而西下。申刻,见钓鱼台,三峰离立,如笔架,皆石骨。惟时水天一色,舟平而驶。有白鸟无数,绕船而送,不知所自来。入夜,星影横斜,月光破碎,海面尽作火焰,浮沉出没。木华《海赋》所谓"阴火潜然"者也。
——沈复《浮生六记•中山记历》
1、用“/”划分出材料一中“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的朗读节奏。(2分)
2、解释材料二中加点的字的意思。(2分)
作:然:
3、在材料二中的“舟”和“船”是一组同义词,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还各有一组同义词,可以互相解释,它们是()和()、()和()。(2分)
4、翻译材料二中加波浪线的句子。(2分)
三峰离立,如笔架,皆石骨。
5、材料一是一首哲理诗,请写出你领悟到的哲理。(2分)
6、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诗句富于哲理,请从中选择一句来并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诗题 作者 有哲理的诗句
二、阅读方舟子的《野火烧不尽》(12分)
(1)原本湛蓝的洛杉矶天空,变成了灰、红混杂。远处安吉利斯国家森林冒着浓烟。这是洛杉矶郡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森林大火,从8月26日烧到现在火势才得到部分控制,已烧掉了约6万公顷的林地,占整片森林的20%以上。美国森林服务局认定这场大火的起因是有人纵火。这个认定并不意外。除了被闪电点燃,90%以上的野火都是人为引起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人类与森林的接触日益紧密,森林野火发生的频率也就越高。
(2)一场火灾要能发生和维持,取决于热、燃料和氧气三要素。这三要素只要缺了一个,温度不够高、燃料匮乏或氧气有限,火就无法传播,会慢慢熄灭。在这些要素中,影响野火大小的主要是燃料:树木的湿度、形状、大小、多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地面上的排列状况等等都影响着火势的传播,而树木的情况又与树的种类和年龄有关。还有许多环境因素也能影响火势:风能把火吹旺,雨能把火浇灭,河流能阻碍火的传播……有没有什么一般规律能让我们预测一场野火的规模(即森林被焚面积)呢?比如说,哪种规模的野火最为典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