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小题,约11580字。如答案有误请联系我站修正。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精析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号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w.ww..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级号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夫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C.隐瞒/蛮横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D.市侩/反馈   濒临/频繁      辟谣/精辟
  1、解析B  笑/叫 , 矿/广 , 剩/乘
  A同为“脚” ,  JZ声母不同 ,  仙/欠
  C蛮瞒同 ,  挑衅抚恤韵母不同  , 埋伏/瞒怨
  D快/愧 , 斌/贫 , 辟谣与精辟同。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2、C
  解析: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斗转星移, 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甚嚣尘上,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3、A
  A共同做定做状皆可。
  B搭配不当。
  经过为介词,带长状语,主谓变成“理念”“证实正确”自然搭配不当。删去“经过”,二“这”归一。
  C表意不明
  “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
  D搭配不当。
  完成与理想,完成任务或实现理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陈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         。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
  ○1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材料,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同的表达特征
  ○2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3作者的作品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他本身不是作品。
  ○4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5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④③①⑤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④②⑤①
  4、
C。③②说作者的创作活动,⑤①说作者的个性特点,④紧承“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①总结上文内容,作尾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1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