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20字。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文言文总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战国策》。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  修:长,这里指身高。
  3、  昳(    )丽:光艳美丽。
  4、  朝(    )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5、  窥镜:照镜子。
  6、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7、  旦日:第二天。
  8、  明日:第二天。
  9、  弗如远甚:远不如。
  10、美我:认为我美。
  11、私:动词,偏爱。
  1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1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14、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15、面刺:当面指责。
  16、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市朝,公共场合。
  17、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18、时时:不时,有时候。
  19、间(     )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20、期(     )年:满一年。
  21、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22、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二.文后练习: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  朝服衣冠,窥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三.附加练习
  1、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这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3、齐国最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成就,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答案
  1、以家事喻国事,由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类比推理,由小及大,现身说法,启发诱导,委婉规劝。作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含蓄委婉。
  2、 邹忌: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细致,忠于职守、勤于王事,果断坚决、胸怀坦荡。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闻过则喜,勇于纳谏,勇于改过。
  3、 因有勇于善于讽谏的邹忌,勇于纳谏勇于改过的齐威王,贤臣明君精诚团结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成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云归              ,             者,山间之朝暮也。(朝暮景)          ,(春),         (夏),        
  (秋),             (冬)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