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10字。
《雨巷》教案
《雨巷》:美丽的忧伤――现代诗的朗读与鉴赏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2)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合作学习,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深意,体会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感伤凄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诗人婉约柔美的风格。
教学要素:
教学重点: 1、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在诵读中感受诗歌情感。
2、 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意境。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播放音乐,感染学生。
“同学们,上课之前,让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放松一下。“
“这是一段江南的民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山美水美,人杰地灵,从古至今才子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将一起认识一位江南才子,鉴赏他的代表作,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
二、整体感知全诗,指导诗歌朗读。
1、配乐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问题 : “感悟作者以什么感情来创作这首诗?”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
明确 : 淡淡的哀伤
2、全班尝试带着情感朗读诗歌。
3、指导学生朗读。
(1) 诗歌朗读技巧。
第一,诗歌的情感决定了朗读的节奏。
(本文节奏沉稳舒缓,语调低沉)
第二,读音的停顿。
第三,语调的升降变化。
(2)让学生用刚学过的技巧朗读全诗。
(3)全班再次集体朗读。
三、深入鉴赏诗歌。
1、探讨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
问题: “诗中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忧伤?”
明确:
(1)大量情感色彩浓郁的词语的运用。
如:“愁怨”、“冷清”、“凄婉”、“彷徨”、“忧愁”
(2)由意象所营造的意境。
引导 :
①“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诗中的什么,人或景?”
“我”、姑娘
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让大家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画中只单单出现‘我’和姑娘就足以传达我们所要表达的忧愁了吗?结合这首诗,画中还应描绘出什么景物?”
“雨巷” 、“油纸伞” 、“篱墙”
③学生活动:小组探讨,结合对诗歌理解感悟,组织语言来描绘诗中的这幅画面。
“小巷是一条怎样的巷子?
姑娘呢?打扮入时,很in的女孩?”
总结:
① 雨巷:细雨迷蒙,笼着古朴、幽深、寂静的小巷
空寂,迷蒙、凄清
② 颓圮的篱墙
“人物就置身于这样古朴、幽静带有点凄清的环境中。”
③ “我” : 撑古典、怀旧的油纸伞 ,“彷徨” ,孤独、惆怅。
④ “姑娘” :撑者古典、怀旧的油纸伞 ,“哀怨”,“冷漠”,“惆怅” 。
(3)重点解读“丁香”这个意象。
问题:“为什么作者要选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
“
①让学生通过对诗歌的感知把握住此意象的象征义。
А、南唐中主李璟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