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00字。
人教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第三课时)课堂实录
执教:南宁十四中 王刚
整理:南宁十四中 王刚
一、教学构想:
《桃花源记》是传统文言名篇,在反复朗读、疏通文意、整体感悟、指导背诵的基础上,第三课时将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了“探究学习”上,意在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把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形成探究意识。
研究专题:探究性学习。
二、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东晋时期的社会状况;
2.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陶渊明的人生。
三、教学过程实录:
(上课铃响)
师: 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师: 请坐下!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桃花源仙境般的美。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这么一处人间仙境!如果你们也有幸到了这桃花源,不知你们会作何感想?
生: 我会在那里尽情地游玩。
生: 我会在那里建一栋别墅,作为我的度假村。
生: 我会想办法把它开发成一个旅游度假村,让每一个人都来享受这样的美景。
生: 我会一个人在那悄悄地隐居起来,过着自由自在的闲静的生活。
师: 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不管答案如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每个人都愿意在这里享受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这么丰厚的馈赠。(稍停,陡转)有谁想过离开没有?
(学生面面相觑,面有疑义,但无人回答)
师: (缓慢地、反复若干遍)谁都不想离开。谁—不—想—离—开。……
生: (急促地)老师,那为什么这位渔人要离开这美丽的桃花源呢?
(老师赞许地点头,学生有点骚动)
师: 同学们,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武陵渔人为什么要离开桃花源呢?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渔人离开桃花源?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合作探一探这个问题。
师: 先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中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发言要有依据,这个依据可以从文章里面找,也可以引用大家在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如当时的社会状况、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政治理想等;二是各位组员的发言都要做好记录;三是小组形成统一观点后,应共同补充更加充分的富有说服力的依据。
(学生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巡堂,适时询问和引导,课堂讨论非常热烈。讨论持续约10分钟。)
师: 同学们,咱们的小组讨论先到此为止。看得出同学们的探究热情很高,准备的材料也很充分,老师很满意。接下来,我们进入全班大讨论中。同学们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观点;二是要提供依据和理由;三是如果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可以提出质疑,并提供相关的依据。
生: 我们组认为,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原因是他舍不得他的亲人。因为渔人是一位普通的老百姓,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亲情是非常重要的。我想他是不愿意一个人独自享受,而把亲人丢下不顾,所以他离开了桃花源,想带亲人一起来这个美丽的地方享福。
师: 请坐下,这个组的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在他们看来,这位渔人是一位非常慈爱的、称职的父亲、丈夫和儿子。这个组的同学从渔人的身份、职业想到了这个观点,非常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