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5360字。包括每课的讲练、以及单元试卷和期末试卷,内容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读讲练
  文华中学  钟文
  1 新闻两则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溃(kuì)退  形容败退的样子。
  签定  订条约或合同。
  泄气  泄劲。
  歼(jïān)灭  消灭。
  阻遏(è)  阻挡。
  高屋建瓴(líng)  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绥靖:安抚平定。
  2.作家作品
  毛泽东(1893.12.26——1976.9.9),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一生致力于革命工作,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在文学、书法等方面均有相当深的造诣,他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长征》等古体诗词的艺术成就很高,他的政论文,如《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也堪称政论文的典范。
  3.背景链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作背景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于20日前表态。20
  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即执行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起江阴,长达一千多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作背景
  这则新闻发表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
  【文本解读】
  一、 谋篇立意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这外的指挥才能。表明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kài),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毛泽东亲自撰写的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告知广大军民,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上的主动权,蒋介石全军败局已定,极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文章脉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部分(开头到“渡江区域”):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主体部分(“20日夜起”到结束):依次写中路军、西路军及东路军渡江情况。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2芦花荡
  【知识储备】
  1. 字词积累
  穿梭 形容不停地来来往往。
  胆寒 形容十分害怕。
  悠闲 十分空闲,自在。
  飒飒(sà)形容风响的声音。
  央告 央求。
  动弹 活动。
  月明风清 形容月色很好。
  转弯抹角 说话、写文章不直截了当。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课文中指疟疾发作对的症状。
  挂花:负伤流血。
  仄歪:倾斜,歪斜。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2.作家作品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少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集《海燕之歌》。1938年秋,在冀中区办的抗战学院任教。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做过编辑、教员。1941年回冀中区参加编辑群众性大型文学集《冀中一日》。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和学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冀中农村从事土地革命。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1956年后,因病长期搁笔,但经《天津日报》副刊为阵地,发现并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
  在延安时,孙犁有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在冀中区时,写有《钟》《碑》《嘱咐》等作品。建国后,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和散文集《津门小集》。他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年),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
  3.背景链接
  白洋定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有三千余道。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文本解读】
  一、 谋篇立意
  作者通过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老头子”痛打鬼子、讨还血债的传奇故事,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说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二、 文章脉络
  本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8自然段):被日军封锁的敌后根据地芦花荡,在交通员老头子的里外交通下,敌愿望落空,我军斗志昂扬。
  第二部分(9—53自然段):老头子在护送两个女孩进芦花荡看病途中,由于他过于自信,导致大女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