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6860字。包括每课的讲练、以及单元试卷和期末试卷,内容丰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读讲练
  文华中学  钟文
  1 沁园春 雪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欲与:想要同。
  分外(fèn):超过平常;特别。
  多娇:多么娇美。“娇”是“女”字旁,与“骄”有别。
  稍逊(xùn):稍微差一点。
  只识:只知道,或只懂得。
  数风流人物:“数”是多音多义字,在此读“shǔ”,意思为一个一个地计算。
  2.作家作品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甚勤,造诣很深。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3.背景链接
  毛泽东,现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作者回到延安后,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和词的小序写道:“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原作因而被爱好者传抄,不久即先后被重庆的两家报纸发表,一时轰动山城。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作者通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二、文章脉络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上下两阕又各分为三层。
  上阕第一层(前三句),总写北国风光。第二层(至“欲与天公试比高”止),具体写冰封雪飘。第三层(“须晴日”后三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
  下阕第一层(前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后一句展开对历代
  2雨说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田圃(pǔ):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
  禁锢(gù):束缚,强力限制。
  留滞(zhì):停滞,不流通。
  喑哑(yīnyǎ):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rǎng):(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蓑衣(suō):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润如油膏(gāo):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耸立(sǒng):高高地直立。
  斗笠(lì):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
  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入睡或长眠。
  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们平安和幸福。
  2.作家作品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3.背景链接
  《雨说》写于1979年,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这首抒情诗,通过“雨”所说的几段话,表达了春雨的降临是大地繁荣、人间幸福的源泉,春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从而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地和儿童深厚的爱。
  二、文章脉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