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20字。
《三国演义》智谋描写分析
张鸿飞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自黄巾起义到中原一统,成霸业者均已谋得天下,以谋治天下,三国时期得一谋士可胜十万雄兵。刘备心有大志,与关张桃园三结义,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东奔西跑,碌碌无为,后巧得了徐州,又得良将赵云,九万兵马,讨伐袁术时被吕布拿下徐州,后又走投无路,投靠了吕布,主客颠倒,后不得又投奔曹操,刘备只有良将,却无谋臣,所以是连战连败,居无定所,后投刘表得新野遇徐庶请诸葛,后为刘备在三国鼎立时占有一席之地。智谋在三国时期是取决定性胜利的。
自古以来没有单纯属于军事的战争,战争无不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的总体战。在战争中除了武力拼搏外,作战双方之间的智谋较量无不占有重要的地位,战争的得失胜败、生死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智谋水平的高低。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智谋在兵戈相见的三国时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示了无与伦比的威力。可以说,三国时代不仅是各集团之间的武力抗衡,而且是众多智囊之间的智谋较量。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为何刘备得了二人尚未得天下,刘备会笼络人心,却不会用人,这也说明了主公的智谋在人力上的体现,张飞一介武夫,性格暴躁,有勇无谋,丢了徐州。关羽狂妄自大,心高气傲,孔明入川时对关羽曰:“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云长问:“那八个字?”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云长曰:“军师之言,当铭肺腑。”关羽是一句也没用,荆州一败,导致最后刘备得败局,关羽却是蜀汉第一罪臣。
诸葛亮所说的“审天地之道,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以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时,设守御之备,强征伐之势,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虑死生之事”等等,把“人力”看作是决定谋略成败最重要的因素。正是依凭着对人力价值的开发、利用,三国演义才上演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出奇制胜的战役。
三国演义的七大战役:讨伐董卓之战、官渡之战、当阳之战、赤壁之战、七擒孟获、彝陵之战、六出祁山。还有几十场小战役,多数胜仗均已计谋取胜,孔明也施展了他的兵法之才,为何同为兵法诸葛更胜一筹,描写诸葛时,他是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加上他的兵法之道,也可说不知天文地理者不可夺天下,诸葛亮运用他的天文地理一路连战连捷,甚至借东风,大败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也可神色不改,大摆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兵法运用的出神入化,上方谷火烧司马懿,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仰天长啸,天不助我,助尔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