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 第二节 词.doc
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 第四节 对比鉴赏.doc
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 第一节 诗.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二章: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之名句名篇.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二章: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之文学常识.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六章:社会科学类.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七章:文学作品类.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四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与断句.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四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段阅读..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五章:自然科学类.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一章之辨析并修改病句.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一章之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一章之选用、仿用、变换句式.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一章之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一章之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一章之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一章之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一章之字形.doc
最新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第一章之字音.doc

  1.(10年广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夫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C.隐瞒/蛮横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D.市侩/反馈   濒临/频繁      辟谣/精辟
  答案  B
  解析  B  笑/叫 , 矿/广 , 剩/乘  A同为“脚”,JZ声母不同 ,仙/欠  C蛮瞒同 ,  挑衅抚恤韵母不同, 埋伏/瞒怨   D快/愧 , 斌/贫 , 辟谣与精辟同。
  2.(10年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屏气    摒弃   并蒂莲   秉烛待旦
  B.黄鹂    黎明    霹雳舞   磨砺意志
  C.驼绒     滂沱   拓荒者   脱颖而出
  D.翌日    游弋   溢洪道   逸兴遄飞
  答案  D
  解析  A.屏气bǐng 摒弃bìng 并蒂莲bìng秉烛待旦bǐng
  B.黄鹂 lí 黎明lí 霹雳舞lì 磨砺意志lì
  C.驼绒tuó  滂沱tuó 拓荒者tuò脱颖而出tuō
  D.翌日 yì 游弋yì 溢洪道yì 逸兴遄飞yì
  3.(10年山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饯别(jiàn)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
  B  扒手(pá)     吱声(zī)    和稀泥(hé)    步履蹒跚 (pán)
  C  畜养(xù)     寒噤(jìn)   露马脚 (lòu)  扪心自问(mèn)
  D  顺遂(suí)    什锦(shí)   蒸馏水 (liú)  兵不血刃(xuè)
  答案  A
  解析  B项,和huò稀泥,én心自问,D项,顺遂suì。注意B项吱声(zī)为方言词,C项露马
  1.(10年天津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甄别 腥红 亲和力 声名鹊起
  B.  迂腐 乔迁 舶来品 两全其美
  C.  福祉 喝彩 挖墙脚 甘之如饴
  D.  真谛 整饬 明信片 共商国是
  答案  D
  解析  A项中“腥红”应为“猩红”。B项中“两全齐美”应为“两全其美”C项中“挖墙角”应为“挖墙脚”。
  2.(10年湖北卷)下更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扭怩/扭捏   交接/交结  急风暴雨/疾风劲草
  B.姻缘/因缘   机遇/际遇  促膝谈心/抵足谈心
  C.口型/口形   飘荡/漂荡  轻歌曼舞/清歌妙舞
  D.意想/臆想   定势/定式  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答案  A
  解析  “扭怩”应为“忸怩”。忸怩:羞惭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忸”。
  3.(10年四川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驰援   万户侯   明察秋毫   急风劲草
  B.规矩   流线形   歪风邪气   通宵达旦
  C.催眠   及时雨   寸草春辉   防患未然
  D.签订   护身符   屈指可数   语无伦次
  答案  D
  解析  A项“急”应为“疾”;B项“形”应为“型”;C项“辉”应为“晖”。故选D
  4.(10年山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依稀    膨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 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10年湖北卷)
  20.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4分)
  【答案示例】1、(标准答案参考)浣完衣服的少女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的打闹着归来。
  2、(解析者提供答案参考)月光在竹林中洒下斑斑光点,四周一片寂静。一阵风吹来,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是这般地无忧无虑。
  【试题分析】注意几个要素:竹、浣女归、喧。尽量体现王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高考考点】扩展语句
  (10年湖北卷)
  21.某中学研究型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4分)
  【答案示例】1、(标准答案参考)“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让我们走进宝山,去欣赏他们的璀璨与绚丽吧。
  2、(解析者提供答案参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宝钗的思想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的生活环境,《红楼梦》诗词文质兼美。今天我们将对它进行专题鉴赏,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
  【试题分析】1、点明鉴赏《红楼梦》诗词;2、号召学生积极参与;3、尽量使用《红楼梦》中的诗词。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答:                                                                         
  解析说明:仿例造句是 一个非常陈旧的题型,但是有其能够考查出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能力而在高考中挺立不倒,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这类试题完成的时候,要求考生必须注意,答案必须要形似,更重要的是要神似。一般的学生在句式的仿写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在神似方面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分析示例所给的句子,我们会发现是一个由比喻句形成的排比句,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排比句内部关系,看看它们是层递还是平行排列,同时还要注意比喻的设喻的角度。例句分别从听觉、味觉和视觉角度进行设喻,并且形成了一个并列的句式。这样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进行造句就可以了。
  答案示例:1、是一种绚丽但不繁杂的色彩;自信是一种响亮但不过早的声音;自信是一种清香但不腻人的味道。
  2、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成熟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调;熟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熟是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成熟是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10年辽宁卷)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 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情谊就想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答案:略。每写出一句给3分,其中比喻恰当给2分,句式相同给1分。
  (10年全国卷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C、(10年江苏卷)
  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5分)
  (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2)请以“小美人鱼”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
  (1)安徒生;《海的女儿》
  (2)一是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等;二是要体现祝愿或赞美。
  示例: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 
  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
  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10年北京卷)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的总集,这些作品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长诗《离骚》是期中的代表作。
  B.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他的《新乐府》则反映了将强的批判现实的净胜。
  C. 《堂吉诃德》是意大利小说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既是滑稽的又是发人深(10年全国卷Ⅰ)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路漫温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士也赠罔极,_____________。(《诗经。氓》)
  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2)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可以为师矣。
  (10年上海秋季卷)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2010年高考题
  (10年全国卷Ⅰ)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10年北京卷)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价值,价钱
  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
  B.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
  (10年全国卷Ⅰ)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10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在人体内,存在着许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
  现在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是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后,对猪的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硫化氢和氨等的生成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猪的行为。
  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
  (摘编自2010年4月29日《科技文摘报》)
  5.下列关于情绪异常及其研究状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情绪异常是指情绪低落、沮丧、烦躁、发怒,乃至做出极端行为等。心情愉快则是人的正常状态,不属于情绪异常。
  B.人的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此前各个领域的学者虽然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提出了各种解释,但是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C.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D.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许多时候人们并非自己情绪的真正掌控者。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有时候出现烦躁、沮丧等情绪,其原因是体内的激素梅拉多宁的分泌超过了正常的水平。这种情况更严重的例子就是冬季抑郁症。
  (10年陕西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10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灯  火
  萧 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无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
  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