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将军回故乡》(节选)说课稿
桃源职业中专 彭志敏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彭大将军回故乡》(节选)。在这里,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程四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彭大将军回故乡》这篇典型的报告文学写于1978年,发表于1979年。1976年,对中国来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先后有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和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离我们而去。10月6日,一声春雷唤醒了悲痛的大地,一大批受“四人帮”打击迫害的老革命家、科技工作者被解放出来。文章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出来,这是对在“文革”中迫害致死的彭德怀同志灵魂的安慰,同时,也产生了广泛地社会影响。
本课节选的是原文上篇,文中的故事发生在1958年,文中所写事件涉及的人物多,时间长,作者以时间为序安排材料,重点写了湘潭和平江两地视察的情况。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并不难。但高尔基曾说过:所有文学即人学,对“人”的关注才是解读一篇作品最具生命力价值之所在。在语文教学强调人文性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也应加强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认真地研读了教材,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这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确定本课的教学思路为:引领学生走进历史,触摸时代的脉搏;穿越教材,走进彭大将军的故事,在典型事件和生动描写中,感受彭大将军的人格魅力。把对“人文性”精神的关注融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鉴于以上思考,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了解彭大将军的革命功勋,认识反右、浮夸风等特殊历史背景中的历史史实。
(二)、技能目标:
1、学习并掌握通过事件和人物语言写人的手法。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会欣赏报告文学。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情意目标:
1、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历史发展中所经历的曲折和走过的弯路。
2、学习彭大将军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严于律己、为民请命的高贵品格。
基于以上培养目标,我确定了本课重、难点如下:
(四)、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通过事件和人物语言写人的手法。
2、会欣赏报告文学。
3、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严于律己的优秀品格。
(五)、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2、指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认识中国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