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40字。
中华成语故事集
景公之时
景公①之时,雨雪②三日而不霁③。公被④狐白之裘⑤,坐堂侧陛⑥。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⑦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景公,齐景公。
②雨雪:下雪。
③霁(jì):下雪或降雨后天气转晴。
④被:通“披”。
⑤狐白之裘(qiú):用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皮衣。
⑥陛(bì):宫殿的台阶。
⑦闻命:闻教,受教。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的意思。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的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得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
读解
推己及人,是一种美德。自己温饱能想到尚未得到温饱的人,而且能够想方设法使那些人也能得到温饱,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我们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知道别人的想法和需要,不能只顾一己私利,只追求自身的满足。尤其是有些地方遇到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想到受灾的乡亲们缺衣缺食缺水缺药,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们。
【二】
逆境发愤
西伯拘,而演①《周易》;仲尼厄②,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③《离骚》;左丘失明,厥有④《国语》;孙子膑脚⑤,《兵法》修列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释
①演:推演,研究。
②厄(è):受困厄。
③赋:做诗。
④厥(jué)有:才有。
⑤膑(bìn)脚:古代一种刑法,被截去膝盖骨。
⑥修列:撰写。
译文
西伯姬(jī)昌披拘禁而推演《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写出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割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
读解
出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去面对。凡是能在艰苦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作出贡献的人,都是经过无数次的磨炼、具有百折不挠和顽强的意志力的人,自古以来有很多有作为的人,他们都经受过磨难,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都成为了有用的人才。姬昌、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都是这样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